伊维德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 |
(二)甘肃之旅
1·甘肃省博物馆参观“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
虽然从事有关研究多年,访问中国无数次,收藏了多套与“宝卷”和莫高窟有关的书籍,伊维德却从未踏上过甘肃的土地。因此,听“河西宝卷”,看敦煌莫高窟,成了他一直想要达成的心愿。正是因此,此次“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将敦煌列为重要一站。伊维德说,他推掉了多个访华机会而接受“东方文化研究计划”的邀请,正是因为“这次机会太难得了,太令人期待了”。经过周末的休整后,伊维德踏上了赴甘肃参访的旅程。
首先抵达的是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35万余件。藏品涵括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其中尤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等最为突出。
在博物馆,伊维德重点参观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该展共分为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的绵延四个单元,以丝绸之路发展史为脉络,主要展示自青铜时代起至宋元时期甘肃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文明的演变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览汇集了甘肃省博物馆及全省近50年来考古发现的顶级珍藏,囊括了彩陶、青铜、玉石、金银器、木简、木器、丝织品、唐三彩、泥塑、壁画、写经、石造像塔、瓷器等420余件历史文物精品,可以说是甘肃省博物馆里最为精彩的一个展览。
遍览甘肃省博物馆及28个地县博物馆的顶级考古发现,与敦煌莫高窟有关的展品最为吸引伊维德的注意。如榆林窟第25窟的《观无量寿经变》乐舞图,画面中部为众菩萨簇拥中的主尊阿弥陀佛与观音,画面下部为七人一组组成的乐舞图,有乐工六人对坐,演奏鼙鼓、横笛、拍板、箜篌、阮咸、琵琶。中立者舞伎翠眉朱唇,头梳高髻,体魄健壮,肌肉丰盈,着红裤绿兜肚,披长巾腾踏起舞,舞带飞舞若游龙,提腿扬掌而羽裤生风,脚趾摇动,全身上下无不呈现出舞动的旋律,尤其表演难度很大的反弹琵琶,挥舞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其右侧的箜篌伎,则凝神定睛,拥琴于怀,双手拨动琴弦,丝弦振荡乐声迸发,琴弦有虚有实,毫无琴弦密集之感。对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的伊维德来说,竖箜篌可以说是古代中外艺术交流的生动见证之一——竖箜篌又名胡箜篌、立箜篌、竖头箜篌,源于美索不达米亚,东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国,后经高丽传入日本。参观此展,为伊维德此后的莫高窟之行再做铺垫。
伊维德蹲下逐条浏览“酒泉宝卷”目录 |
2·酒泉市肃州区文化馆睹“宝卷”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宝卷”是国内保存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活宝卷,是讲唱文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史、思想文化史等社会科学宝贵的研究史料。长期以来,人们对宝卷的收集工作从未停止,李世瑜先生的《宝卷综录》是全国宝卷卷目之中集大成者,收录总数为653种,版本有1487种。现在,肃州区文化馆等单位和个人搜集的宝卷总数为133种,版本265种,相当于全国宝卷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至今,酒泉宝卷中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版本,如《香山宝卷》(又名《观音济渡本愿真经》),在《综录》中的确切年代为公元1805年,或只写“明”;而酒泉本的原叙为“永乐丙申岁”(1416年),后叙为“康熙丙午岁”(1666年)。《目莲宝卷》,《综录》最早者为《目莲三世宝卷》(1876年),酒泉的《目莲救母出冥宝传》则为1817年。《韩祖成仙宝传》,《综录》最早者为1887年,而酒泉本则为1821年。《七真天仙宝传》,《综录》最早者为1821年,酒泉本则是1702年。
2014年9月15日,伊维德抵达了集有众多珍贵的“宝卷”抄本、刻本的酒泉市肃州区文化馆,重点观看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酒泉宝卷展柜,以流利的汉语与非遗保护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展柜前,伊维德激动地蹲下,一条条查看“宝卷”目录,忘我地与“宝卷”整理者交流。他问及肃州区有没有发现《骷髅宝卷》,工作人员回答从没听说过。随后,伊维德说,这是根据《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创编的宝卷。在场的人们感慨连连:“想不到有如此关注‘宝卷’的外国人!”“伊先生实在太懂了。”
更加令人难忘的一幕是,“酒泉宝卷”代表性传承人乔玉安和他的3名弟子,声情并茂地为伊维德诵读了《生身宝卷》。此卷劝人学会感恩、孝敬父母。乔玉安老人打开手抄的《生身宝卷》念道:“生身宝卷才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开天辟地到如今,留下宝卷教化人;劝学贤良行方便,孝敬父母一重天......”没有器乐伴奏,也没有抑扬顿挫的音律,但古拙朴实的念卷声还是让人心中为之一动。
伊维德听得格外认真,他很清楚,这样原汁原味的诵读绝对难得一见。诵读完毕后,伊维德上前紧紧握住乔玉安老人的手,三番五次地说谢谢。质朴的老人笑而不语,伊维德深情地说道:“我也是农民出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乔玉安第一次为外国人诵读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