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荷兰著名学者伊维德访华纪行

2019-03-22 09:52:02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李简教授主持讲座

 

伊维德对元杂剧版本的研究成果成为其对元杂剧翻译工作的指导原则。伊维德介绍了西方译介中国戏曲的历史,从语言学研究到社会学研究再到文学研究的不同译介需求,导致了译本之间的差异,而版本的选择则多采用《元曲选》。伊维德在元杂剧的翻译实践中尤为注重《元曲选》之前或与原作更为接近的本子,并力求展现不同时期元杂剧的面貌。最后,伊维德还就“公案剧的译本”“宫廷审查对民间戏曲演出是否产生影响”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伊维德指出,18世纪,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将元代杂剧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译成法文传入欧洲,对欧洲剧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中国多部元杂剧被翻译成法文、英文、德文并传播到西方世界。他分析认为,西方人最早翻译元杂剧是基于语言学而非文学的需要。19世纪前期,西方人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为窥视中国日常起居的窗口,这些作品对于欧洲学者而言非常有吸引力。这一观点激发了众多学子的思想火花。

伊维德在北大中文系举办中国戏曲研究讲座

 

讲座结束时,没能抢到提问机会的学生一拥而上,将伊维德截留在讲台上。伊维德极其耐心地为每个学生做出解答,可以看出,他颇享受此情此景。

当天下午,伊维德还应邀来到北京大学国际学者研修基地。该基地于2009年12月8日正式揭牌,旨在发挥北大在文、史、哲、考古等学科的整体优势,吸引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成就卓著的学者前来进行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基地工作的重点并不是简单地介绍国外学者以及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而是推动中国古代典籍和当代研究著作对外传播,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基地自成立以来,已经在图书馆建设、学术著作外译、学术交流、创办杂志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伊维德接受袁行霈教授赠书

 

伊维德与当时78岁高龄的基地主任、著名学者袁行霈探讨青年学者和翻译家的培养。身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的袁行霈教授鹤发童颜,自1957年北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见证了北京大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成长。

北京大学国际学者研修基地将于该年年底举行国际汉学翻译家大会,邀请来自全球的翻译家围绕中国典籍以及传统文化研究著作的翻译等话题展开讨论,并评选“国际汉学翻译大雅奖”。袁行霈认为,“贯通古今中外、交流不同文化”是翻译家的社会责任,古代典籍的翻译需跟上学术的发展,以呈现新的面貌,他盛情邀请伊维德推荐外国翻译家参与评奖。伊维德表示,希望更多地推出青年学者,发现更多有潜力、有水平的优秀青年翻译家,推动学术进一步向前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