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荷兰历史学家包乐史访华纪行

2019-03-20 17:00:28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在题为《开吧历代史记——雅加达/巴达维亚的中国人史》的讲座上,学子们将这位学术“大咖”围住,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包乐史耐心解答之余,更勉励大家多出国门,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开阔视野。

在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的照片墙前,包乐史久久停留。看着李约瑟等著名汉学家的头像,他不由回想起自己与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傍晚时分,包乐史执意要赶往万圣书园——他想买些自己的著作,送给此行中给他留下美好记忆的中国学者们。

包乐史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讲座。

 

往返学校的拥堵的北京道路上,包乐史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他不停地讲述着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见闻与感想。中国学者和高校学子活跃的学术思想令他兴奋、惊讶,也让他对接下来的中国高校之旅充满期待。在北京两所著名大学的交流让他心情舒畅,未来一个月,他还将走访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与更多学者在更广阔的学术领域切磋。包乐史在两天的北京高校访问之后,显得非常开心。

3·“一史馆”:故宫边上不引人注目的档案宝库

走访中国国家历史档案馆,是包乐史最早提出的内心期盼。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东南亚和东亚史、海外华侨史、华侨贸易和殖民时代贸易与文化等,著述颇丰,此次访华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中国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史与运河保护,据说这两个档案馆里收藏着大量他感兴趣的文献资料,包括港口管理、水利等方面的资料。

在承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协助与安排下,包乐史先后访问了位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史馆”)和位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简称“二史馆”),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秋日的故宫,如同往常一般游人如织。偏居故宫西华门内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却格外宁静、肃穆。2016年10月14日,包乐史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助理时坚东等的陪同下参访“一史馆”,得到了馆方的热情接待。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胡忠良(右)与包乐史会谈。

 

“一史馆”副馆长胡忠良等首先与包乐史进行了座谈。包乐史表示,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亚洲史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他对“一史馆”心仪已久,不但希望前来查阅相关资料,更希望能够与“一史馆”建立学术联系,建立起荷兰乃至欧洲学术界与“一史馆”的常态化学术通道。

胡忠良称,他本人于上世纪80年代就拜读过包乐史的著述,印象非常深刻。包乐史教授于不久前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是实至名归,馆方将为其学术研究尽可能地提供协助。胡忠良还表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重大倡议,也为国际合作搭建了新平台。荷兰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他建议以“中荷交往史”为题,与荷方共同从事相关研究项目。这一建议得到包乐史的热情回应。

座谈结束后,包乐史在“一史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一史馆”特藏库。“一史馆”特藏库珍藏并展示的精品包括清代的朱谕、蒙文实录、红绿头牌、大金榜、贺表、国书等,部分珍贵档案还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一件件明清档案精品令包乐史大饱眼福,他连声赞叹,直呼这是此行的意外收获。

最后,包乐史还前往利用室,用护照登记后,与普通读者一样,安静地坐在电脑前查阅起相关资料。包乐史表示,在“一史馆”的座谈、参观和查档,让他在北京度过了非常充实、难忘的一天。

据了解,“一史馆”的前身为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部,是专门保管明清历史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目前位于西华门内北侧的馆址于1975年落成,馆藏档案共有77个全宗,其中明代档案1个全宗,清代档案76个全宗,总数量约1000万件。馆藏档案是对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宝贵记录,数量上居世界同期历史档案馆藏量之首。

包乐史还对国家档案馆数字化工作赞赏不已。近年来,“一史馆”全力推进档案整理数字化工作,为加大开放力度和实现全面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馆藏档案文件级的整理工作已快要完成,档案数字化扫描已完成4500余万画幅,档案文件级著录及开放鉴定等工作全面开展。“一史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开放利用的数字化档案有近230万件,在官方网站可查阅的明清档案目录数量也已达到75万余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