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荷兰历史学家包乐史访华纪行

2019-03-20 17:00:28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二、中国之旅纪行

(一)北京高校行和访问国家档案馆

1·与北京大学学者讨论历史文献

按照惯例,包乐史的中国之行从首都北京开始。抵京那天,荷兰驻华大使馆最高负责人还专门为他安排了2016年10月11日的接风晚宴。但是,由于包乐史教授所乘坐的航班严重晚点长达十多个小时,晚宴被迫取消了。现在想起来,那是何等揪心的十多个小时啊!

2016年10月12日一早,约定集合上车的时间,我们发现包乐史教授已经安安静静地坐在民族饭店酒店大堂里看书。尽管旅途的疲倦尚未消除,但他的准时让我们肃然起敬。

包乐史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交流座谈之后留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对这次包乐史教授的到访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年轻的昝涛副主任事前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对外文化传播中心负责人沟通了接待方案。在历史学界较有名气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李孝聪和罗新两位教授,与昝涛一起,和到访的包乐史教授进行了亲切座谈。

在红砖青瓦、古色古香、静谧严肃的北京大学历史学院,包乐史在接待室内与北大学者们相谈甚欢。专家对专家,本是很容易令外行一头雾水的戏码,但四人幽默的语言和频繁的互动,刷新了大家对于学术研讨的刻板印象。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生命线,包乐史拿出的干货令人眼前一亮——正是他在南洋搜集的华侨史料。这批珍贵的史料难得一见,由多种语言翻译成中文,包乐史又以深厚的史学功力为其添加了注释。学者们聚精会神地围着桌子、面对屏幕热烈讨论,罗新教授几次起身,与包乐史就史料中几处古语表达议论开来。包乐史所带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档案,是他在南洋发现的那批珍贵史料的文献扫描,是南洋华人混合了当地语言的特殊的中文文献,如果不加精心注释,今人真的很难读得懂。那批史料记载了南洋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生活百科全书一般,令人震撼不已。

包乐史(右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与李孝聪教授(右三)、罗新教授(右一)、昝涛副主任(左一)讨论历史文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