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日本无形文化遗产的调查记录及其成果利用——以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无形文化遗产部为例

2019-03-04 11:51:42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东文研记录小组相互商讨

 

关于此次调查记录工作,东文研无形文化遗产部声音影像记录研究室室长石村智曾说过,“由外国人来学习日本濒于失传的传统技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有些讽刺。但是,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记录下我国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也正是本研究所应践行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宗旨中,第三、四条表述为“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记录工作正是促进日本国内关注此类非遗的一次难得的契机,也不失为非遗保护国际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记录小组拍摄造船过程

 

2.“讲谈”项目的影音实录

“讲谈”是一种日本传统曲艺形式,类似于中国的评书。表演时,表演者坐于小桌前,以折扇敲击桌面,讲说历史或虚构故事。2002年,讲谈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一龙斋贞水被认定为该项目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人间国宝”。

5月30日,东文研无形文化遗产部开展讲谈项目的影音实录工作,记录对象正是一龙斋贞水先生。记录工作地点是建于研究所地下的实演记录室,现场采用一个固定机位、不间断拍摄的方式,同期收录声音。为防止出现意外,记录素材即时转存到两台设备中。当天,首先由先生的弟子进行热场表演,随后一龙斋先生登场,讲述了《金毗罗利生记》与《宽政力士传》中的两段内容,总共时长约3小时。

“讲谈”影音实录现场

 

关于此项记录工作,笔者有两点感触颇深。其一,是其长期性与延续性。东文研无形文化遗产部对于讲谈项目的记录工作始于2002年,大体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进行,迄今已有十五年之久,从未中断。如此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极为丰富且宝贵的资料,为项目的保存、保护与传承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二,是该项工作实现了记录与项目传承、传播的良好结合。每次录影时,现场都有数十位观众。这一方面是为了还原日常表演环境、帮助传承人更好地发挥;另一方面,也为传承人的弟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实演机会,并成为普通民众接触、了解该项文化遗产的有益契机。现场观众均为自愿报名,他们年龄不同、从事的行业各异,有些是初次体验,有些是多次参与。在这十数年间,每当录影开始,观众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传承人的讲述、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时,“讲谈”项目的传播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方式。通过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多种手段呈现的记录成果,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解、学习非遗。此次赴日交流,让笔者得以略窥日本方面记录工作的开展状况,日方持续性、系统性、多样性的记录及成果利用方式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也正着力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记录工程,旨在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本文分享的一些日方经验,若能对国内同仁有些许助益,则是笔者的荣幸。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