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博物馆运营的目标纽带:观众融合——以美国明尼阿波尼斯艺术馆为例

2019-02-20 16:38:37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2、要达到以上7个程度,博物馆需要主动采取有利于激发观众融合的措施。而措施的决策和实行,需要遵循以下的4D原则:

 

• 数据(Data):观众调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国内目前缺乏的是由专业体系持续执行的有连贯性的调查。博物馆需要知晓观众的构成、背景、目的、动机、期待、习惯,及其变化规律。基于观众调查获得的大数据,应该成为决策的基础,也可以成为博物馆及时把握时代变化的风向标。

• 细分(Division):根据观众调查的结果细分受众,再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与之进行沟通和接触甚至推广,以满足不同的期待和要求已经成为国内外博物馆的共识,比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就分为大众版、青少年版、学术版以及英文版四个版本。但人口特征不是细分受众的唯一指标。

【延伸阅读】Mia根据观众调查数据,按照公众与博物馆的融合程度以及对博物馆的支持程度两个标准,分为四个象限。

 

其中FOMO,即害怕错过的观众(“Fear of Missing Out”),以“低融合度”与“低支持度”为特点,指那些基本只来过一次博物馆的游客。他们来参观的典型目的通常是看一个他们认为不可错过的展览,或参加一个朋友们都会来的博物馆夜间开放活动;粉丝具有高融合度和低支持度,他们也许是免费会员,甚至连会员都不是,经常造访Mia,但并不会提供太多经费资助;慈善者对博物馆的财政资助很大,但并不常来参观展览或参加活动;而捐献者在两个指标上都很突出,他们熟悉粉丝,对展览和项目都很有热情,同时也经常解囊支持博物馆。很显然,不同象限的公众在博物馆分配有限资源时具有不同的优先程度,也需要博物馆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逐一争取。

• 对话(Dialogue):随着博物馆传播理念的更新,绝大多数博物馆已经意识到,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已经不符合当代受众的信息接触习惯,且容易造成负面效果。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信息通路的方向和渠道如何,这都不仅仅是博物馆为观众创造价值的过程,而是所有人相互为对方共同创造价值。参与型博物馆的作者妮娜·西蒙就提到,观众不仅仅是消费者,而是参与者。博物馆是一个游客可以围绕内容开展创造、分享并相互连接的地方。把“我”转换成“我们”,从而实现博物馆与公众之间交融合作并最终共同创造价值的模式。

• 投入(Devote):最后但仍然重要的一点是,这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观众融合需要全馆配合,每个人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以公众为中心,从各个细节各个点位投入进来,才能真正实现公众融合。无论是策展、社教、纪念品销售或者任一业务,以下5个流程,可以为博物馆员工提供执行具体工作时的路径指导。

3、在具体工作环节上实现观众融合的5I流程:

 

• 激发兴趣(Interest):有博物馆专家曾经指出,如今的观众在被教育之前需要被娱乐。这一说法虽然稍显极端,但至少我们首先需要让公众对某段历史、对某个议题、对某种文化以及某个博物馆感兴趣,才有可能发生所有后续的接触和融合。

• 阐释表达(Interpret):当观众产生兴趣之后,博物馆才有阐释和表达的机会。表达的内容既包括对于史实、物件的事实性陈述,也包括观点、意见以及价值观。我们发出的任何信息,不管是知识性的、情感性的,其实都有人设性格,博物馆不可能是一个完全中立的机构。当你有机会表达自我的时候,请慎重思考你发出信息背后的信息是什么?是否符合博物馆的品牌定位?对方是否能接收、能吸收、能理解、能反馈?

• 互动(Interact):包括观众与博物馆员工、观众与艺术品、观众与展陈设备、观众与建筑空间、甚至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互动是建立双向融合的最佳方式,也是创造个人经验、产生个人情感的最佳方式。

• 启发(Inspire):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文化活动、教育项目等,都要以调动好奇心、鼓励批判性、激发情感力为设计初衷。只有当观众产生了个人主观能动性,才会对博物馆产生归属感。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要记得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教育的最佳动力永远是兴趣和成就感,而非特定的知识或任务。

• 开放包容(Involve):博物馆需要在版权完整的前提下开放数据资源;尽可能地降低博物馆的物理、经济、教育、心理门槛;在保证史实正确、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放弃部分权威,让观众参与到价值创造和空间共享的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双向融合。

结语

归根结底,博物馆参观是一种体验经济行为。“体验经济”是由Pine and Gilmore在1999年提出的一种区别于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形式,强调机构通过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从而创造与“客户”创造长期的、个人关系。对于博物馆观众来说,就算是免费博物馆,他们也为之付出了时间、精力和脑力成本。走进博物馆就如同走进电影院一样,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行为。因此,他们期待在博物馆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体验。这种期待要求博物馆适应并主动构建新型的观众关系。根据日渐改变的观众构成和日益提高的观众期待,利用时刻更新的信息技术和层出不穷的创意灵感,来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元、记忆深刻的观众体验,并鼓励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向资源共享者、运营合作者甚至责任分担者的角色转换,最终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稳定、愉悦、充满意义的融合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