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历史书写与艺术呈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250周年纪念展管窥

2019-04-17 11:04:43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大师艺术作品展
(Gallery views, The Exhibition of Works by the Late Sir Lawrence Alma-Tadema, 1913. © Royal Academy of Art)

 

自20世纪初期起,皇家艺术学院开始组织国际艺术展,提升公众对世界文明及各国艺术的了解与欣赏,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波斯、法国、中国的艺术珍品相继来到伦敦展出。这些展览不仅与促进国际交往和推动文化交流关系密切,而且对于提升国家形象、改善商业经济也不无裨益。1930年的意大利艺术展览会共有1000余件艺术作品,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拉斐尔的《披纱巾的少女》以及多纳泰罗的《大卫》的精品,盈利近3.8万英镑。1935年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汇集15个国家收藏的3080件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包括来自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等机构的758件文物藏品,数量之庞大,品类之齐全,为历届国际艺术展所罕见。这是一场彪炳史册的艺术展览会,共计接待参观者42万余人次,皇家艺术学院院长李维廉(William Llewellyn)表示,这是一场“最为精彩、最为全面”的中国艺术展览会,它表明“中国不同时期的各类艺术已臻于完善”。

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展厅内景
(Gallery views,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 1935-36. © Royal Academy of Art)

 

2018年9月至11月,由皇家艺术学院和雅克希拉克大学联合主办的“大洋洲展”,以英国航海家库克(James Cook)开启的发现之旅,回顾英国与其他文明的交融历程。展览通过200余件原住民绘画、雕像、服饰以及现代艺术家的创作,理性而艺术地诠释了大洋洲原住民艺术如何滋养欧洲现代主义、又如何遭遇欧洲文化全球化冲击的历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艺术家瑞哈娜(Lisa Reihana)的全景影像装置艺术作品《追求维纳斯》,在展览语境下使公众与历史和艺术产生互动。影像从右向左缓慢移动,分段揭示了英国探险家、士兵、水手和商人与太平洋、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原住民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相遇”:有些时刻,充满好奇而友善;而另一些时刻,则彰显暴力与冲突。作品通过历史的深度审视和艺术的逻辑叙述,引导观众沉浸于其建构的历史想象之中,凝视着不同历史时期海洋文化与欧洲文明的交锋与融合,进而引起历史反思并形成文化认同。

大洋洲艺术展览会展厅内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