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2日上午,多布勒夫赴清华大学,拜访了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邹广文。这次轻松的一对一会面,也令他受益颇多。
从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庸之道到儒家道家的互补,从苏格拉底的诡辩到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从保加利亚的未来到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多布勒夫再次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与邹广文教授展开深入讨论。不同观点和视角的碰撞,给彼此都带来颇多启发。
“我很好奇,中庸是历代统治者推行的理论,还是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普遍认同的精神理念?”多布勒夫问道。
“中庸不仅是华夏民族生存的态度,也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即克服两极对立的思维,维持中性智慧......”邹广文从中庸思想的起源谈到其发展,为多布勒夫做出了详细解释。考虑到多布勒夫曾担任保加利亚副外长,邹广文说,中庸之道尤其体现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上,和谐世界、“一带一路”倡议,都体现了中国倡导不同文化相互欣赏、反对冷战思维的外交原则。
谈及中国人儒道互补的处世哲学时,多布勒夫非常有共鸣。邹广文说,中国有着“入世则信孔孟、出世则信老庄”的思想,并以弓与弦的关系为例,形象地阐释了人应该在进退取舍之间保持合理张力的思想。多布勒夫说,自己辞去官职,潜心学术,恰如入世出世的更迭,因此能够真切地感受这种处世哲学的精妙。“儒道互补的思想,让人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皆能寻找到正确的生活态度,这对我非常有启发。”多布勒夫说。随后,邹广文还陪同多布勒夫一同参观了清华校园。
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邹广文座谈。 |
拜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邹广文。 |
北外和清华之行令多布勒夫感到兴奋和惊讶——中国学者不仅能够毫无障碍地使用英语、俄语乃至保加利亚语与他交流,开放的研究理念和跨学科的学术实力更让他为之赞叹。
“真想再和教授们聊聊。”走出校园时,多布勒夫总是依依不舍,他还有很多问题,迫切地希望与中国的顶尖学者、专家讨论。他说,这一次,他寻觅到了很多知音。他辞去政府职务,成为一名独立学者,潜心研究对保加利亚人而言非常陌生的东方哲学,并尝试寻找其对西方哲学乃至科学的影响。“我的保加利亚朋友都觉得我是个疯子,但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可以交流、探讨的朋友。”
与邹广文教授等人合影。 |
三、项目成果
(一)从“提问先生”到中国文化使者
多布勒夫来华参加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计划”时认真、执着的表现,为他赢得了一个雅号——“提问先生”。
无论是在博物馆、遗产地参访,还是与中国学者交流时,多布勒夫总是在提问,一刻不停、天马行空、连珠炮式的提问问倒了不少人。即便是在面对记者时,他也常常情不自禁地变成发问的一方。他说,这次访华机会太宝贵了,要尽可能地多问问题,才不至于浪费。“我不是来讲演我的研究,而是带着一大堆对中国尤其是中国哲学的问题而来,希望‘东方文化研究计划’能帮我找到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