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故宫博物院) |
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故宫博物院) |
因为民众关注和学界质疑,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决定编印展品图录,举办预展会及归国展,以昭信民众。举办如此大规模的艺术国际展览会在中国尚属创举,因此“足以代表本国艺术文化者拟定选单”、“依艺术史上发展次第作为有系统之展览”、“使西方人士得见中国艺术之伟美”等一系列展览标准得以明确。商周鼎彝、宋元书画、元明清瓷器等皆受到专门委员的重视,青铜器108件,包括清宫旧藏传世青铜器96件和最新考古发掘青铜器12件;瓷器352件,尤以明清官窑瓷器为大宗,仅限故宫博物院出品;书画175件,限于故宫博物院和古物陈列所之珍藏。
“伦敦中国艺术展览上海预展会”是完全按照筹委会“依艺术史上发展次第作有系统之展览”的决议来组织的。中国银行的6个陈列室内,所有展品以青铜器、书画、瓷器和善本图书进行分类展览,各类展品又以年代为序予以布置。第一陈列室为明清书画、折扇、织绣,第二陈列室为唐、五代、宋、元书画;第三陈列室为青铜器;第四、五陈列室为瓷器;第六陈列室为善本图书、玉器、景泰蓝和剔红。上海预展会梳理考古发掘品和清宫旧藏铜器、瓷器、玉器、书画源流的,基本建构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忏因道人投函指出,各陈列室中的展品陈列颇合科学,“使人容易看到吾国艺术演进的阶段”,称得上“艺术史之总检阅”。薛铨曾亦撰文称赞,所有陈列之品,“迭经慎重审选,并加以整理”,“悉各依其发展之次第,作有系统之陈列”,故而可使观者觉知“艺术成立之渊源,发展之大程序”。吴湖帆则坦率陈词,“希当局诸公,广为倡导,多设此种艺术展览会,将我国断此未泯之艺术,重加振扬,亦未始非世界艺术之幸也”。
书画及青铜器陈列室(©《中华(上海)》) |
“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伦敦艺展会”的陈列布置不以艺术品类别为顺序,而是以中国朝代先后为脉络,所陈中国文物大致按照殷商周、战国汉魏、魏唐、宋、宋元、明、清等时代划分,各朝代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玉器、织绣等被并置在一起。整个展览会“俨然一堂生动鲜明的实物教学课”,“不仅考虑以整体来呈现展览会,而且还以其内在联系来安排各个陈列室”。伯灵顿宫还专门辟出专室,陈列帝王画像、皇帝宝座、御制书画以及英王后所藏的玉器、雕漆、铜器等、日本帝室所藏的战国铜器以及中国政府选送的历代帝王后画像,“以展示每个朝代的艺术别具一格的特色”。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以艺术为媒介表示其民族性”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皇家艺术学院院长李维廉爵士(William LIewellyn)称赞其为“最精彩、最全面”的中国艺术展览会,它表明“中国不同时期的各类艺术已臻于完善”。伦敦艺展会之后,西方开始修正长期以来对中国艺术的看法。尤其是中国绘画所蕴含的哲学自然观,令英国人士大为震惊:“中国艺术的秘密在于,它与大自然的绚丽与浩瀚融为一体”,“它似乎用一种更理智、更平和的视角表达一种更为完整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