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探索艺术家资助的多重方式——纽约艺术基金会交流心得

2019-03-01 13:49:33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Fountain House画廊正在展出的艺术家作品 (摄影:韩昆哲)

 

结语

如陈丹青在《局部》2的片头所说:“New York, Manhattan, 人山人海,什么种族都能见到。”这座城市自上世纪40年代起,一直保持着最为活跃的演出和拍卖市场,这里创造和生产着最前沿、最具实验性的想法和艺术“产品”,汇集着优秀的学者和学术资源,也因此抢先占有了关于艺术的“话语权”。

纽约中央公园街头艺术家表演(摄影:韩昆哲)

 

2017年,纽约市投入在文化艺术领域上的财政预算总额约为3.3亿美元 ,仅次于联邦政府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投入。此外,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德意志银行等私人基金会和企业基金会每年还有大量资金投入文化艺术项目,在免税政策和基金会制度的推动下,这些社会组织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投入远远超过政府财政预算,在纽约活跃的文化艺术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最近四年中(2017-2020),纽约市还将在文化多样性,艺术的可承担性(工作室、场地和门票),社区文化,公共艺术和城市间合作等八个领域开展工作,以丰富城市文化艺术氛围,增强城市对艺术家、艺术团体和观众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都会博物馆Breuer分馆观展观众(摄影:韩昆哲)

 

艺术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人类强劲的创作力和社会对于审美和教育的现实需求,社会资源对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资助也客观地反映出社会对于艺术之期待。如今,人类对艺术的所期所感更为多元,我们希望艺术不仅是对世界和景观的再现,更期望以艺术的方式打破既有边界,拓展人类生存、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当我们将目光转向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时,我们所能向艺术创作者提供的,亦如我们期待艺术所提供给我们的一样细至精微、宏之广大。

今天,我们正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和资源将目光投向艺术领域,经营和运作的模式也趋于多元。在艺术的社会化资助上,需要更为综合性的社会主体与政府和行业组织等一同探讨鼓励和发展艺术创作的各种方式。从制度层面,我们亟需建立和完善与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相关的免税捐赠制度和注册制度,为社会资本资源进入公共文化事业提供相应的保障支持。从创作和实践层面,公共资源和社会资助的介入,能够提供给艺术家更为开放和多元的思考和创作空间,也同时提供艺术家进入社会的渠道,最终使创作者将作品传达给更广泛和接受度更高的观众。而作为艺术项目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在工作中亟需正视艺术家的平等合作身份,尊重艺术家在参与展览和艺术项目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思考和劳动。

技术推动时代的变革,也推动者公众视看方式的转变,艺术行业的实践者更需要加快思考和实践的脚步,为公众供给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而社会向艺术所提供的,也必将是艺术回馈以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上一页 1 2 3 4 5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