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用心对待每一件文物

2019-02-02 11:59:44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为我所用——我国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可资借鉴之处

赴澳期间,我在努力工作、认真考察的同时,也经常思考如何能够将澳国博藏品保管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推广到国内,使我国博物馆的藏品保管水平有所提高。实话讲,中澳两国无论从政治制度、历史背景、人口构成、文化政策、社会发展现状都有着极大差别,体现在博物馆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则更是如此。中澳两国在博物馆藏品保管方面可谓各有特色,在这里,我很难去评判孰高孰低、孰优孰劣,有很多适合澳方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我国。只能说,适合自己的、对博物馆发展最为有利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各有特色不代表我们没有不足,也不代表我们不应学习。事实上,我认为澳方在藏品保管方面的确还是有诸多先进之处值得我们去参考、去借鉴。

关于库房建设

相比于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以及其它诸多澳大利亚文博机构,我国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多、年代悠久、种类丰富,需要相当可靠的藏品保管环境,藏品库房建设便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博行业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不少博物馆也借此机会对其库房进行了装修、改造或是扩容。金属柜架、密集柜逐渐取代了原有的传统木质文物柜。硬件的提升,的确使我们的库房面貌一新,但潜在的问题仍旧存在,那就是由库房环境所造成的对人甚至对文物造成的安全隐患,换言之,一些不够“人性化”的库房设计,很有可能带来危险。

曾在我国博物馆的库房中看到如下情景:拉开一组密集柜中的一排,走进宽度仅有50公分的这排密集柜前的过道,打开这排柜子中的两扇柜门,两扇柜门均只能打开至90度,此时的保管员前后面对的都是藏品柜,左右面对的都是柜门,等于被包围在了一座“四合空间”中。保管员从柜架中取出藏品,却仍需先放下手中的藏品,关闭柜架的半扇柜门,再将藏品取出、运走,并最后关闭柜架的另半扇柜门。整个过程复杂,不够人性化,而一旦柜架内藏品很满,取出的藏品暂时没地存放,便会给藏品保管员带来极大麻烦。若是藏品保管员取完上方柜架的藏品后忘关柜门,当他以同样的方式打开下方的柜门并取完藏品后,稍有不慎,便很可能在起身时头碰到上方柜门,给人身及藏品带来安全上的危害。这种不够人性化的库房柜架设计,着实给我们平时的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前文已述,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在库房设计方面有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比如把一些柜门换成柜帘,在最大限度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为保管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再比如,在面积较大、藏品码放较为松散的库房内划好黄线,标明文物存放区和通道区,文物存放区内严禁随意行走,通道区内则允许通行等。再比如,合理利用纸箱,既节省成本又节省空间,还能减轻包装物本身的重量。以上这些均是库房建设中“人性化”的体现,也是我国博物馆藏品库房可以参考与改进的重要一点。

关于藏品信息化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名为Emu,它可供澳国博藏品保管与修复人员登录并进行藏品账目查询及管理、信息查询及管理、现状查询及管理等工作。不同职责的工作人员往往拥有着不同的登录权限,比如藏品账目管理人员可以看到藏品的账目、信息、出入库、修复等各种信息,但却只能对账目的情况进行修改编辑。就目前而言,澳国博在处理每一件藏品的各种手续时,都是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其线上流程一般为:藏品入账-藏品描述-藏品现状查看-藏品入库。而如遇上展撤展、看现状、修复以及日常更新维护,则还会有其它相对应的操作。此外,当每件藏品的信息电子系统后,系统便会生成一个专属于该藏品的条形码,这个条形码内包含有该藏品的全部信息,并且随着系统内藏品信息的更新与维护,条形码内的信息也会进行相应变动。条形码会打印在藏品的标签上,用线绳拴系在藏品之上。每当藏品保管人员需要了解藏品的信息时,只需使用特定的机器扫一下它的条形码,其信息便可在机器上显示出来。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十分值得提倡。

近年来,藏品信息化在我国博物馆中也已逐步开展,一些博物馆已经建立了其藏品管理系统,但不得不说,其藏品管理系统无论在界面设置还是内容维护上,都还存在着不少改进空间。有些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系统无法与实际工作环节流程相衔接,造成有些步骤线下做、有些步骤线上做的奇怪现象。还有些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系统内可填充信息过少,一旦查询藏品信息时,就会感到其内容实在不够丰富。建立藏品信息化系统时,应参照其线下工作逻辑流程编制其线上流程,并将中间每一个步骤落实到每一岗位。而对于藏品信息的填充,应以藏品卡片上所列项目为基础,也可以基于此再进行些拓展。

总之,应该看到,我国绝大多数博物馆当前在藏品信息化方面仍属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博物馆相比的确还有很大的差距。多年来,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在藏品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工作,无疑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关于藏品工作的理念与意识

博物馆藏品不是一般的物品,它是记录与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社会变迁的见证物,每一件都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与认真的对待。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其每件藏品都认真做好现状报告,并对其认真修复、认真研究、认真利用。特别是当我看到他们非常细致的描述每件藏品的现状时,我都能体会到身为一位博物馆藏品保管员的使命与责任。可以说,在职业精神与责任心方面,澳国博的同仁为我们做了表率。

国内博物馆由于藏品数量大、藏品品类丰富、藏品年代久远等原因,常常难以做到对藏品“全面兼顾”或是“平等对待”。同时,我们有时在工作中会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如为使展览顺利如期进行,而忽视每件展品的具体现状情况等。这些都是应当改善的。作为一名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人员,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我们的职责与使命就是尽心尽力去对待好每一件藏品。

交流归来,我的收获着实不小。这次赴澳之旅,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基本工作模式。在不断的对比中,我也看到了中澳博物馆存在的共性与差异,看到了我国博物馆在藏品保管方面未来的努力发展方向。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文化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作为博物馆工作者的我们,一定会努力将我国文博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一定会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更大的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将永远奋斗在路上!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