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二元文化影响下博物馆公众活动的推广与实施——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实习有感

2019-03-26 10:36:02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教部 郑絮斐

提到新西兰,很多人会想起电影史诗巨作《指环王》中令人神往的美景。但除了这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新西兰的历史脉络和独有的文化气质与艺术情怀却集中收纳于惠灵顿市中心海港旁的一个地标性建筑里,它就是新西兰文化的“珍宝箱”——蒂帕帕国家博物馆。

蒂帕帕(Te Papa Tongarewa)出自毛利语,意为“宝藏之容器”。作为一个国家的“藏宝盒”,它拥有新西兰最丰富的文物馆藏,融合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双重角色,成为各国游客了解新西兰历史、地理和文化的最佳窗口。自1998年开馆以来,蒂帕帕接待了世界各地超过千万名的游客,是澳大拉西亚(一般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邻近的太平洋岛屿)地区访问量最大的文化机构。作为国家级的综合型博物馆,上下6层的展区涵盖了艺术、历史、人文和自然科学等,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它将科技与博物馆相结合,制作出虚拟实境的时光隧道、可以与观众互动的计算机、分别针对成人与儿童的场景体验区,及王牌电影制作公司——维塔工作室合作的场景展览“战争之殇”等。这些“以人为本”的沉浸式体验、充满科技感的展陈方式,让观众们踏上一场非比寻常的博物馆之旅。2015年Lonely Planet甄选的世界500个必游之地中,蒂帕帕是新西兰唯一上榜的集公共教育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博物馆,并因极具参与性的互动体验被票选为南半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

2018年12月13日,在“中新旅游年”来临之际,跨年大展“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在蒂帕帕隆重开幕,这是秦兵马俑继1986年之后第二次在新西兰展出,也是蒂帕帕自开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临时展览。展览以秦兵马俑为亮点,并以大量青铜礼器、陶器、装饰品等将中国历史中极具代表的历史朝代——周秦汉唐联系在一起,生动展现中国古代帝王丰富多彩的礼制生活及传统丧葬文化。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秦兵马俑展出仅10周就吸引了近10万人慕名而来,远远超出预期参观量。开展前,蒂帕帕针对本次展览做了充分的准备,各种公共媒体及场所都能看到展览的宣传广告。为了进一步提升参观体验,展览融入了模型、灯光、音频、视频等科技特效,并配备针对家庭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展览手册,开展大量公众活动辅助展览的顺利进行。

基于本次展览,我有幸受邀协助蒂帕帕开展有关秦兵马俑展的相关活动,在为期45天的实习工作中,通过参与讲解导览、公众活动、教育项目、观众调查、与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协助工作等实践工作以及浏览博物馆网站查询大量资料等,深入了解该馆在特殊历史与社会背景下如何发挥博物馆公众职能进行公众活动的推广与实施,以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构成等。基于本次实习经验,我将结合自身工作从和谐共生的二元文化、完善的观众调查体系、专业的职能划分及人员构成、构建参与型体验实现“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实验室”——科技互动激发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浅谈如何发挥博物馆公众职能的经验与感想。

和谐共生的二元文化展现平等、开放、尊重个体的博物馆运行理念

蒂帕帕博物馆成立时恰逢新西兰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这一阶段,新西兰不再受英国主流文化所主宰,而当地土著民——毛利的新老领导人掀起运动,要求政府尊重毛利人的权利,改正过去的错误。同时,毛利人在文化舞台上也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不光体现在对传统的表达和继承上,更有当代毛利艺术家的成长和壮大。

1992年,新西兰政府通过了成立蒂帕帕国家博物馆的议会法案,计划建造一个当时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宏大的博物馆,该博物馆作为展示自然历史和文化艺术展品的场所,应当践行并弘扬二元文化,是一个探索国民整体身份的文化场所。法案规定,蒂帕帕国家博物馆的宗旨是通过展示、探索和保存文化遗产和自然知识,借此更好地理解过去,丰富当下,迎接未来,蒂帕帕由此而建立。

在蒂帕帕博物馆里,和谐共生的二元文化将毛利人和定居于此的欧洲人所代表的国家精神以及物质发展相结合,从艺术、历史、自然、科技与创新的角度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新西兰文化。“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这种极具包容性的二元文化将艺术与历史相结合贯穿于展厅中,这也正是中国国内博物馆所应该借鉴的,充分发挥展品的综合价值,让观众们在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同时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

文化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历史与艺术的融合中,也展现在博物馆“正视历史、平等尊重”的精神使命中。比如,博物馆内所有的文字都是由英语和毛利语共同书写;馆内毛利文化的常设展览“Mana Whenua”邀请毛利部落代表以及社区群体共同参与策划,展览内容囊括了土著民——毛利人的历史、艺术,肯定其对新西兰的影响;中心展陈区伫立着放大版的《怀唐伊条约》(毛利人与英国王室签订的建国文件)并对照展示英文和毛利文版本,以供观众探索思考;各展区内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公众活动的开展也大量融合了毛利文化。除此之外,博物馆内还有针对职员的毛利语培训课程,甚至在博物馆的管理、运营过程中,也保证毛利人的实质参与,数据显示博物馆内毛利职员占有比例达到11%。而正是这种开放、平等、包容的运营理念使得两种文化和谐共生,也促使博物馆在实现其公众学习职能时更加注重个体、以人为本,提升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体验,使博物馆成为一个探索自我的重要文化场所。

完善的观众调查体系:以观众为本

观众调查是用科学、系统的方法了解博物馆观众构成、衡量博物馆展览及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方式,也是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博物馆教育的日益重视,基于观众的相关调查研究逐渐兴起,但由于起步晚、重视程度低,至今还没有形成科学体系,也少见专门负责观众调查的部门。而在蒂帕帕专门设立了观众调查部Visitor Insight(观众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数据统计、社交媒体等对观众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将分析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有趣的是,根据调查发现,在活动进行中收集的信息最为真实、有效。所以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常常会设法在活动过程中采访部分参与者,甚至在活动结束之后提供免费饮品和食物,引导观众稍作停留以完成信息收集。

收集完成的信息对随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来说至关重要,除了根据调查问卷改善活动体验之外,也可作为策划新活动时的重要参考信息。以博物馆公众活动为例,在活动策划初期可根据社交媒体上对展览、活动信息的关注情况,了解关注者的数量、年龄、家庭信息等,确定开展本次公众活动侧重的群体,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家庭等等,工作人员甚至可以根据关注人群进行人格测试,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公众活动。活动结束后,可根据调查数据了解活动开展初期的宣传、内容设计以及活动进行中的短板与不足,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可以说,观众调查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信息服务于博物馆内各项工作的开展,体现出“以观众为本”的重要理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