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见证中国发展的孟加拉作家——毛杜德夫人访华纪行

2019-03-22 10:07:53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与保护区人员一起找到斑斓的河床石

 

连续十多天的奔波,每天一个新城镇,早上收拾行李离开,行车赶路,实地考察,访问对话,晚上入住酒店,还要梳理白天的情况,整理记录。这对于一个70多岁、血压和体重偏高的年长女性来说,应当是十分辛苦了。然而直到访问结束,哈斯娜仍精神饱满、劲头十足。她说,如果日程允许,应当去更多的地方,比如新疆盆地或者更远之处。

哈斯娜是孟加拉的上层人士,前两次访华都是高规格接待。现在我们的礼宾制度改革了,接待从简,用餐、住宿都有严格标准。此外,哈斯娜是穆斯林,尽管我们在接待中非常注意尊重宗教习惯,但到了边远地区有时很难做到严格区分。哈斯娜对上述情况均表示理解。

这次访问,哈斯娜的主要目的是写作新书,最关心的是考察和对话。当时,“一带一路”正在酝酿之中,专家对话和史料查询均有一定局限性。今天,“一带一路”研究如日中天,研究成果不断,专家学者辈出。我想,如果哈斯娜推迟到现在重走丝绸之路,一定会有更多学者间的交流对话,也会获得更加满意的访问成果。

四、谦虚的中国问题专家

哈斯娜关注中国几十年,但她一路上总是说,我不是中国问题专家,在书中也多次这样写。这是一种非常谦虚的说法,内敛是亚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哈斯娜的中国研究特色鲜明、贡献很大。

其一,提供了大量关于中国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哈斯娜的第一部书《妇女在中国》,非常细腻、真实。当时,中国正处在急剧变化时期,外界密切关注中国,但了解途径非常有限,流传的关于中国的书籍,多是炒冷饭的转手产品。哈斯娜享受特殊待遇,采访对象从高层到民间都有涉及。作为作家,哈斯娜十分注重访问中的细节描述,各种疑难问题的解答等都非常具体、详尽。哈斯娜的提问非常友善,回答者也推心置腹、质朴真诚。在描述与邓小平同志的会见情景时,哈斯娜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谈话内容,小平同志平易近人、求真务实的魅力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内容不仅对外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对于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来说,也倍感亲切,对中国的历史学家而言,亦是弥足珍贵。孟加拉与印度有着特殊的关系,这部书在印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印度前总理甘地阅读了该书,还写了评语。第一版脱销后,立即又印了第二版。

其二,不预设观点,不带偏见,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观察中国,客观、真实、可信。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际上仍有一批人用老眼光看中国,放大发展中的问题、抹黑等情形时常可见。孟加拉与中国虽社会制度不同、宗教文化不同,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繁荣富强国家的愿望是相同的。哈斯娜的目光聚焦中国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等主流方面,并时常与孟加拉的国情相比较,提出借鉴交流的建议。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能够看主流、讲真话、实事求是,非常不易,需要十分认真的调研和公正无私的勇气。

其三,妇女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有价值、有分量。妇女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孟加拉是伊斯兰国家,一方面,妇女不平等问题很突出,另一方面,一部分女性参政议政又十分活跃,艺术家、作家贡献突出。哈斯娜的研究不局限在空洞的理论上,常常涉及妇女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哈斯娜现身说法,表示孟加拉妇女取得成功非常不易,社会和家庭关系都要处理好。她本人的家庭负担也很重,如果家庭劳动能够减少,她一定能够写出更多作品。哈斯娜对中国妇女的解放、男女平等、妇女组织的作用、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特别是男性在家承担家务等高度赞赏。

其四,有远见,思维超前。2013年哈斯娜访华时,“一带一路”倡议刚刚提出。她的访问计划是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制定的。哈斯娜关于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的观点有远见,很朴素,其重启丝绸之路的构想,特别是重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把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联系起来,从而加强中国与南亚的联系,带动区域繁荣发展的建议,也正是今天“一带一路”研究和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哈斯娜从中国回去后一直在持续收集文献,研究、补充、提炼、完善。因其学术活动非常繁忙,近两年孟加拉政治动荡,加上丈夫健康不佳、儿子病故等多重原因,哈斯娜的写作计划断断续续,没有赶上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研究。据了解,哈斯娜仍在努力,争取早日完成书稿。

上一页 1 2 3 4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