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TCM通过对父母的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教案检索等形式完成的幼儿园评估报告,不管哪一年龄段的学生,其社会、情感、身体和知识均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通过幼儿园主导的“家庭学习日”等活动,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互动和家庭学习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家长对TCM幼儿园的教学满意度高达98%;家长理解并认可TCM幼儿园的教学理念、资源和教学安排。(The Children’s Museum Preschool End of Year Report(2013-2014),2014)可以说,TCM幼儿园与社区实现了双赢,高质量的早期儿童教育实践有助于孩子提高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而以实物为基础,充满丰富语汇且具有多样性的社会环境情境的博物馆幼儿园正是高质量早期教育的模范。
追求卓越的观众服务体系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向迪士尼学院学习,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观众服务体系,他们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力求为观众的TCM之行留下愉快的记忆。观众从抵达博物馆停车场开始,就会受到工作人员的热忱欢迎;在馆外街道的交通信号灯处,工作人员身着醒目的服装为到馆游客做指引,确保他们的交通安全;进入馆内的欢迎中心,身着卡通服装的工作人员和恐龙Rex向观众致以温暖的问候,并派发给他们当天的教育活动安排单页;每个展馆的门口都有工作人员接受观众的咨询或提供参与活动的教具等;展厅教室外张贴有活动时间表,观众可以选择观看“历史人物真人秀”、与演员互动交流,或者参与其他体验活动;每到重要的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以及特展展出季,TCM都会排演15分钟左右的节目,每天在中庭演出2-3场,以调动观众参与性和活跃馆内气氛。TCM自2000年起就与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公共图书馆合作,在馆内建立了InfoZone,作为市公共图书馆的一个分馆,使博物馆附近社区居民和博物馆观众借阅图书更加便利。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不仅仅是历史物件的储藏室,“更是社区的文化、教育和市民中心——是供展览、保护、研究和阐释的中心,博物馆内有剧场、电影院、职业培训项目、学校和日托中心、图书馆和音乐厅……是它们所在社区的公众论坛。”(Pittman, 2002)
实习带给我的收获
正如博物馆教育中著名的“沉浸式”、“体验式”学习理论一样,我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近三个月的实习也是浸入式的,它让我不仅可以零距离观看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更难得的是让我身处博物馆工作团队的内部,能在“后台”观察和研究他们是如何工作的;跟一群优秀的博物馆人一起工作和讨论,不仅提升了我的博物馆研究水平,而且对我今后的实际工作亦大有裨益。
按照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要求,我按时提交了自己的实习体会,并积极向行业权威杂志和文博、教育等核心期刊投稿,截止到2016年7月,我已刊发关于TCM的论文6篇,包括刊登在《中国文物报》2015年11月10日第六版上的《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家庭学习”》、《博物馆研究》杂志2016年第2期刊登的《“家庭学习”理念与博物馆教育研究初探——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为例》、《早期教育》杂志2016年第4期刊登的《美国博物馆的早期儿童教育实践及启示》、《文物天地》杂志2016年第1期刊登的《以“家庭学习”理念贯穿陈展策划与设计——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陈展模式探析》、《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2016年第5期刊登的《美国“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及我国校园霸凌预防策略》、《四川图书馆学报》杂志2017年第5期刊登的《美国博物馆内的图书馆服务及对我国的启示》等。国内同行阅读了我发表的这些论文后,相继给我发来邀请,开展学术研讨或为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广东省博物馆协会邀请我于2016年9月8-9日参加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2016年博物馆儿童教育研讨会”,研讨国内问题案例,并与国外先进案例进行横向对比,参考国际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演变,展望博物馆儿童教育未来之路。荷兰国立博物馆公共教育部部长、原国际儿童博物馆协会主席Annemies Broekgaarden女士2016年8月访华期间,专程到成都参观四川博物院,并与我院及四川省博物馆界同仁进行交流。
2015年12月回国后,我担任了四川省博物馆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博教所)所长,博教所是经省文化厅、教育厅党组批准,由四川博物院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发起创建,旨在搭建馆校合作平台,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机构。三年多来,借助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实习和研究的经历,博教所通过申请国家级与省级课题和项目,利用互联网+深化远程教育项目,在“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建立了“文博教育”板块,将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作为课程资源成体系地向全省1000多万中小学师生进行推送,惠及四川广大民族地区及偏远地区,建立广覆盖、普惠性的远程博物馆教育体系。这项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在教育界和文博界都是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的创举。2018年,由我主持的国家级课题“2017-2018年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融合发展研究——巴蜀历史文化课程设计》已顺利完成了结项。
受四川省文物局委托,我在2016年4月由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师资培训”班上,以《从活动到合作:关于中国大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思考》为题,向全省170多名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专题授课。其中关于美国博物馆的教育案例,采用了大量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第一手资料,内容翔实,既有展览和活动的效果和呈现方式,又向学员们展现了美国同行策划及运作展览、项目的工作方式,“台前”与“幕后”都有关照,受到与会领导和学员们的肯定与好评。
2016年我应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为四川大学本科学生开课《世界博物馆概览》,讲授博物馆展陈、教育及公共文化服务。其中一次课专门介绍了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在教学中深化和推广了赴美学习的研究成果。
自2015年受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派遣赴美实习以来,在三年多时间30余次的对外授课和交流中,我一直致力于推广自己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感知和体悟,力求让更多有志于博物馆工作和大社教研究的同仁们知晓,促进我国博物馆和青少年教育更好地发展。在TCM的实习和研究使我受益良多,让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的本职工作。衷心感谢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国家艺术基金提供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收获了进步,在专业技能上获得了提高;感谢我的服务单位四川博物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无私的支持与信任,让我有机会赴美学习。我相信,在美国的宝贵经历和学习成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博物馆发展,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