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家庭学习”理念及儿童需求导向

2019-03-11 13:52:02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TCM在服务方面也值得称道。每位TCM的员工接受入职培训时都须了解如何带领观众紧急疏散,找寻走失的孩子也有详尽的行为指南。馆内的公共设施首先考虑孩子的需要,安全、友好;博物馆餐厅可以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菜品充分考虑了儿童健康饮食的需要;教育活动的宣传页在展馆内随手可得;一些公共区域的角落被巧妙地布置成专题小型展览,如旨在鼓励家长给孩子们讲故事,加强家长与孩子们交流的《故事大道》、倡导融入社区的《我们与社区文化》,以及宗教器物陈列、太空人的装备等;每位观众进入博物馆都会受到热情洋溢的欢迎问候并收到相关的活动安排和指南,闭馆的时候,TCM会举行“海盗”闭馆游行,游行队伍伴随着热闹而嘹亮的海盗音乐,大人、小孩手里挥舞着海盗旗浩浩荡荡从四楼走到一楼,这是博物馆闭馆时的一种清场方式,也成为博物馆的每日狂欢活动。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每年开展4000多项教育活动,从0岁到18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在TCM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TCM的学校教育和学前教育部专门负责为学生群体提供教育项目,这些教育项目紧扣国家课程标准,学校的STEM课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大多选择在博物馆里完成相关的章节。孩子们在《科学馆》可以遥控月球探测车模型,监测温室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报告厅聆听前宇航员大卫·沃夫博士关于太空探索的演讲,明白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实验;在《恐龙星球》展厅亲手触摸肉食恐龙Rex的肱骨,了解白垩纪晚期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变;在《孩子的力量》展厅,教育员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真人秀表演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讨论和记录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学习三位儿童分别用文字、语言和行动“改变世界”的勇敢举动。教师是博物馆教育的中坚力量,博物馆面向儿童的教育,必须要注重和学校合作,注重学校教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TCM有专门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项目,为其提供展览展品辅导培训和博物馆在线教育资源等。

“家庭学习”理念在TCM如何体现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把“家庭学习”教育理念作为自己办馆的核心价值理念,用以指导展览、教育、收藏,甚至营销等工作。TCM在“家庭学习”实践上,也有明确的方向,即通过展品实物、虚拟环境和生动的讲解与阐释等手段,提供给儿童及家长科学、艺术和人文等领域的卓越学习体验;满足孩子和家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满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阶段学习需要,为教师及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学习资源;发展并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巩固并培育潜在的博物馆观众。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不同领域的教育员为家庭观众提供各种项目,而不再是把儿童观众与儿童家长分隔开来,这些努力使得“代际学习”成为博物馆中一个普遍现象。TCM认为家庭学习行为是可观察的,他们总结了45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行为,并将其归纳到“家庭学习”的三个范畴——参与、合作与解决问题和提高,从而在教育体验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和评估,使得“家庭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得以在全馆贯彻,并最终体现在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中。比如,参与类的行为就包括用手指向展品、使用互动装置、遵循教育员指示等;合作与解决问题类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提供线索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等;提高类的行为包括描述家庭记忆或传统、家庭成员问开放式的问题等。当评估员在展厅中计时或跟踪一个家庭收集他们利用展品和参与教育活动的数据时,他(她)会用到相关的一些代码进行记录,这些代码的来源就是可量化和观察的家庭行为。基于数据基础的评估报告可以评量陈展和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及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在实际的工作中,从规划阶段提出创意,到完善内容和形式,再到评估阶段衡量效果,“家庭学习”理念及实践都贯穿其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1915-)认为知识是个过程,不是产品。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1859-1952)提醒我们,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儿童沉浸在具有意义的相关经验中时,他们学习得最好,杜威的“在做中学”教育理论得到当今博物馆界的认可。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大量的互动性项目和展览设计就可见一斑。遥控月球探测车、动手做水动力实验、玩球体自由落体装置、开挖掘机、给兵马俑“穿”上衣服、组装埃及法老的墓棺、学写中国书法……数十项动手动脑的体验项目让孩子在博物馆玩得不亦乐乎。

教一个人不是让他把答案记在脑子里,而是教会他参与使知识的建立成为可能的这个过程。儿童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的,他们需要一个适宜他们大脑发育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以及好奇心。TCM通过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来探索世界,每个展品的设计都有很明确的教育目的。比如《科学馆》的“水世界”和“球的运动科学实验”就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国家课程标准紧密关联,这样的设计和安排使学校愿意送学生来博物馆获得与学校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带我到中国》展览让孩子和家长在中药铺、茶馆、超市和餐馆通过“过家家”、职业体验等方式感知中国人的生活;通过在展厅小剧场观看皮影表演,参与打击乐演出体会中国艺术的乐趣。丰富多样的展览及教育活动提供给孩子及家长认识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窗口,让孩子明白“当我们认识了不同的文化,我们就能接受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这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而已”的观点。在《神圣的宗教之旅》展厅,讲解员以一件宗教乐器吸引注意开始,鼓励小孩和家长认真观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并通过乐器演示,让孩子和家长聆听或冥想;当小孩分享他们对从展品和学习中获得的体验时,他们用先验知识赋予新观念以意义。幼童体验世界的方式与成人有着质的不同。他们通过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积极地探索周遭环境,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在专为0-5岁幼童设计的《游乐园》展厅里,孩子们可以搭积木、玩风洞游戏、触摸沙子、在小溪里划船、在教室参加音乐课,在艺术室用蜡条做兔子……孩子和家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参与与合作发展身体和运动技能,孩子在向家长提问的过程中,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学习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