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突出设计特色 搭建“专业与公众”桥梁

2019-03-11 16:30:11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藏品管理:标签、数据库、摄影、修复,打造特色“风险管理”体系

在14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苏黎世设计博物馆已建立起一系列丰富的收藏体系,藏品现已超过50万件,且每年以5000至10000件的速度在增长。博物馆对藏品进行细致的分类和严格的管理。

标签与分类

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等立体类藏品,均用尼龙绳连接一块小标签,上面细致标注作品编号、作者、作品名称、创作年代等必要信息,并且有条形码可以快速查阅相关信息。平面设计类作品全部使用无酸纸箱分装,箱体上粘贴条形码,方便迅速查阅作品信息;而海报作品平放在抽屉内,为防止条形码黏胶对海报本身造成伤害,其作品信息则是使用铅笔在海报背后标签编号。

新增藏品在博物馆第一个临时的家是分类室,由相关研究人员对作品进行分类,并按照作品的重要程度贴相应的标签:红色标签为最优先,蓝色标签为次优先,根据优先等级进行入库处理。

对于如挂毯等可能存在虫害细菌等新进藏品,为避免其携带的虫害细菌进入库房污染其它藏品,博物馆特此准备一间临时中转库房(transit room),所有此类新接收的藏品均先在此处暂时存放。通过选取高温、冷冻或无氧等合适方式进行杀菌灭虫处理,再进行必要的清洁后,进行入库登记处理。

The Museum System数据库

博物馆使用国际领先的博物馆数据库The Museum System对馆藏进行管理,所有藏品的作品年代、目前状况、捐赠情况、藏品描述、展览经历等信息悉数都能在数据库中浏览查阅。策展人和管理者可以通过查阅数据库快速、全面了解藏品相关信息,决定藏品(特别是部分脆弱易损藏品)是否合适参加展览或者出借。

摄影与后期

博物馆配备有数名专业摄影师和专业摄影设备。为保证博物馆的展览画册、宣传品中图片的呈现效果与展览风格的一致性,所有藏品图片均由博物馆摄影师在馆内专业的摄影棚内拍摄,并进行后期制作。

保存与修复

博物馆采取的是预防性保存(Preventive Conservation)。具体而言,就是对气候、湿度、温度、光线、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对藏品采取预防性的措施进行保存。

目前所有藏品均按照最适宜存放条件在博物馆新馆库房保存。博物馆根据藏品的不同,配备了先进的恒温恒湿设备,为不同材质得藏品设置不同的最佳保存温度与湿度和其它存储条件。

博物馆详细而周密地考虑到藏品保存的各个细节,最大限度地延长藏品的寿命。由于金属与木头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库房内放置木质家具的架子均是金属结构。保存人员特地将瓦楞纸家具放置在木质托盘内、再放置在不锈钢板上,一是防止不锈钢板对瓦楞纸制作的家具可能造成的影响,二是方便瓦楞纸家具的搬动。轮椅的轮子橡胶部分会由于自身重力原因,加剧老化和损毁,保存人员使用高密度泡沫支撑,以减轻轮椅重力对轮子橡胶的影响。库房的地毯按照医院使用的地毯标准,使用人工合成纤维,不易产生虫害而且耐磨。博物馆还有一套特制的抽风系统,用于排出皮革等挥发出的有害气体。

博物馆保存与修复的负责人理查德·阿德勒(Richard Adler)先生引用法国一句谚语“玻璃的最终命运就是被打烂”(It’s the fate of glass to break)来表述他对博物馆藏品最终命运的理解。他认为博物馆的藏品虽然终有一天会损坏,但博物馆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地延长藏品的寿命,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们。乐器是苏黎世设计博物馆重要而馆特别的馆藏。苏黎世设计博物馆邀请苏黎世艺术大学音乐系教授通过研究乐器的年代,找到同时代的乐谱,使用这些古董乐器演奏出来,并录制成CD,更广泛地传播藏品的价值。

博物馆认为藏品的修复工作就是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对修复藏品有着极为严苛的程序。部分需要特别修复技术或者修复工具的藏品,经过专家评估后会送至专业的修复机构进行特殊修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