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可持续性的重估和反思荷兰国立博物馆交流见闻

2019-03-08 11:04:29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故宫博物院 庄颖

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以下简称“荷兰国立”)是荷兰标志性的博物馆。其建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98年巴塔威亚共和国时期,现有的馆舍由皮埃尔·柯伊珀斯(Pierre Cuypers)于1876年开始设计建造,1885年7月13日建成向公众开放。2000年,荷兰政府决定出资对博物馆进行大规模翻修,该工程于2003年启动,在经历了为期十年、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科鲁兹(Antonio Cruz)和安东尼奥·奥尔提兹(Antonio Ortiz)领衔的重建、整葺、翻修之后,该馆于2013年4月13日以全新面目对公众开放。

此次翻修之后,博物馆馆舍和展陈均有了新气象,新的常设展览以年代为顺序对绘画、摄影作品、银器、陶瓷、家具、珠宝、服装和荷兰历史文物进行组合,在4层楼、80个展厅,用8000件藏品讲述了长达800年,从中世纪到蒙德里安的荷兰艺术和历史的故事。荷兰园艺及造景建筑公司Copijn根据柯伊珀斯1901年的规划设计了荷兰国立的花园——包括其中种植古董蔬菜的19世纪温室——亦是博物馆的室外空间组成部分。

荷兰国立博物馆全年向公众开放,并对18周岁及以下的参观者免费。

 

受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国际交流”项目派遣、国家艺术基金及荷兰王国驻华使馆资助,我于2018年9月17日至11月16日赴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以下简称“荷兰国立”)开展了为期两个月,以博物馆数字化工作流程为主题的专业交流。通过此次交流,我得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荷兰国立管理层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愿景及其在馆内组织架构、工作规范等细节上的映射来重新思考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该馆自2013年重新开放以来屡获现象级成功、以大胆创新的形象闻名于文博界的深层次原因。

荷兰国立博物馆面对博物馆广场的一侧

 

2012年8月,在即将重新开放之际,荷兰国立引入了本国著名设计师伊尔玛·布姆(Irma Boom)为其设计的全新视觉识别体系(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作为其中一部分,《荷兰国立官方指南》(Rijksmuseum Guide)的介绍页中,该馆自称为在荷兰这个“弹丸之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偏远的一隅”的一家博物馆,文中这样的叙述主要目的是与该国历史上在贸易、艺术领域享有的盛誉及荷兰国立所在的博物馆广场(Museumplein)如今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地位形成对比和反差,然而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荷兰国立在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的道路上实际面临的“先天不足”——在欧洲诸多历史艺术文化名城中,偏居于欧陆西北角的阿姆斯特丹算不上是热门目的地,而该馆100万件左右的藏品以本土历史艺术收藏为主,虽有伦勃朗、维米尔等尼德兰画派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论国际知名度则远不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柏林国家博物馆等拥有百科全书式收藏的欧洲大馆,即使在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广场,仅数百件馆藏的邻居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因艺术家本身的名气也在知名度和参观人数上胜其一筹。

伦勃朗的《夜巡》(De Nachtwacht)是荷兰国立最为著名的馆藏,亦是馆舍核心荣耀画廊(Eregalerij)的核心组成部分,伦勃朗主题导览是该馆最受欢迎的预约活动之一

 

然而,在经历了数次延期、重重困难的10年闭馆翻修之后,2013年4月重新开馆的荷兰国立在短短五年间接待了超过1000万参观者,其馆舍改造、开馆宣传、以年代为线索常设展览、日常运营等各个方面均被业界作为最佳实践多方研究和探讨。而最受业界瞩目和称赞的,是其2013年在新版官方网站上推出的Rijksstudio板块,及随该板块陆续全面开放的供用户免费下载使用的高清藏品图片。开放一定分辨率的JPEG格式藏品图片供教育及其他非盈利性用途的举动在文化遗产机构中早已有之,但如荷兰国立一般全面开放包括无损TIFF格式图档在内的其拥有版权的所有藏品图片,并不对图片使用进行任何限制的举措尚数首例,引发了关于画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数字文化遗产资源(OpenGLAM)的诸多讨论。此后数年间,包括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内的多家知名博物馆亦跟随其脚步逐步开放藏品数字影像供免费下载使用。而发布藏品信息、高清影像、鼓励用户创造性使用的Rijksstudio在该馆市场部的成功运作下成为荷兰国立的一个品牌,在该板块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Rijksstudio国际设计大奖(International Rijksstudio Award)在2017年度的比赛收到了超过2,600份参赛作品,进入复选投票阶段的设计作品来自九个国家的地区。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