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从博物馆美术展览看阿根廷的展览体制与批评机制

2019-02-13 12:06:28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独立的美术批评

批评家在策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最早的策展人来自批评家群体,现在某些策展人同时也是批评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家就缺乏独立的批评,相反,批评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纯粹的,批评家写作建立在对艺术创作独立的批评上,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委托关系,批评家撰写批评文章一般没有稿费。Federica介绍说,批评家会主动写评论,再投稿到杂志上发表。批评家只有对某个艺术家的作品感兴趣才写,也会有相当尖锐的批评。

美术批评文章一般是在杂志或网站上发表,因此杂志的约稿或者批评家的投稿都与艺术家没有关联。批评家对某一展览或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批评,一般都是独立的方式进行的,很多时候艺术家在看到批评文章后才知道批评家的看法。

批评家和艺术家的关系

在专业的批评家出现之前,批评家是由艺术史家兼任,随着艺术批评系的建立,专业的批评家慢慢出现了,特别是2010年之后艺术批评专业的建立,批评家队伍逐渐壮大。国立艺术大学艺术批评系主任Maria Araceli Soto介绍说,艺术批评专业的教学也重视史学和写作训练,因此在批评家的培养中兼顾到了美术史的训练和技巧的训练。Maria认为,从20世纪初到今天,阿根廷的艺术批评已经成长起来,国立艺术大学艺术批评系的建立和发展就是这一明证。

随着艺术观念和展览方式的转变,在阿根廷,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之间,也开始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方式,他们的关系相对过去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策划展览中形成某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宗旨是更好地呈现展览。因为策展人、艺术家也好,都是围绕着实现某一艺术主题来进行工作的,而在这一关系当中,基础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艺术批评的独立性并没有受到三者关系的变化而影响,这一点是其批评家能够客观评判艺术创作的重要保障。

与国立艺术大学艺术批评系主任Maria Araceli Soto教授、Federica Baeza教授、Sergio Ramos教授交流艺术批评的机制问题

 

可以借鉴的方面

促进艺术策展制度的完善和严谨

中国的艺术展览不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远远大于阿根廷,但在策展人制度上仍没有形成严谨的机制,策展的门槛较低,策展人的资质和水平不一,造成很多展览水平不高,展览观念缺乏,展览方式无序的结果。对照阿根廷的展览制度,可以从策展人的准入制度,策展机制的完善,策展人选择的公开等方面来进行约束,避免展览的随意性和低水平重复。

加强美术批评的独立性

中国的艺术批评发展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艺术批评就日趋活跃,并在八五新潮前后形成可观的批评家阵容。但是1990年代以后,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艺术批评的独立性逐渐丧失,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美术批评的质量和客观性令人堪忧。因此,加强批评的独立性,改变展览投资方、艺术家和批评家在艺术批评上的关系,加强艺术批评的独立性,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阿根廷美术博物馆的考察和研究,对阿根廷的展览机制和批评体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阿根廷较为完善的展览机制和批评体制对于艺术创作繁荣、艺术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中阿艺术交流和合作刚刚起步,但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格局中,随着中阿政治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文化交流必然会取得长足的进展。中阿的艺术交流,前景可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