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部分政协委员建议,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等社会团体,还应大量吸收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以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水准。要发挥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作用、公共文化机构、传统艺术表演团体的作用;在“非遗”文化遗存完备的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计划地建设“非遗”生态保护区(村),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对优秀传承人要命名、奖励,给予艺术津贴,扶持资助他们通过授课带徒培养接班人,对其优秀成果举办展演、展览和展示。
让民间文化回归民间
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副主任孙亚强认为,应当把“非遗”的保护看成是保护我们这个城市的的前世、今生。它不仅是政府职责,更需发动民间力量、吸引民间资金,形成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因为大量“非遗”项目存在于民俗活动中,民俗活动是“非遗”长存长盛的沃土。民俗活动最根本的一个特点是群众的自发性。对这种自发性的引导和发挥,不但体现“非遗”保护的人民主体地位,也是“非遗”保护持续性、有效性的基本主张和举措。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文化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保护民俗活动,就是发挥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非遗”项目更具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