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造花儿品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在这方面开始发挥引领作用,主流新闻媒体的参与,显现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青海花儿的一大优势,也是打造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就目前看,花儿的群众演唱,提高演唱水平和表演层次势在必行。如同经济发展首先要确立新观念一样,打造花儿品牌的重要前提,也必须树立新观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随着现代化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应当看到,这种软实力对经济和社会进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软实力是硬实力发展繁荣的基础与支撑,硬实力是软实力持续和提高的动力与必须,二者互促互荣,相辅相成。青海是一个经济后发达地区,尽快促使经济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期盼。但是对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与意义,人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没有从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与支撑这个高度来认识。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潜能。打造花儿品牌,弘扬特色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提升软实力的一种有效举措。新形势下,应当从关系到青海经济与社会发展这样的高度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青海花儿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内涵丰富,曲令众多,多民族培育,广地域流传,不断创新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浓郁的特色文化。这是我们十分珍贵,也是取之不竭,青海人赖以骄傲,让外界羡慕不已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当从历史的、全面的、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花儿,从旧时的“野曲儿”,“野山歌”的偏见中摆脱出来,从传统文人的鄙视和不屑中解放出来,全面地、客观地、动态地看待这株世上少有的艺术奇葩。克服偏见与社会文明进步的矛盾,关键是要树立起花儿是特色文化的观念。
过去,由于受种种局限,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人性受到极度压抑,有情人难成眷属。花儿正是这种历史和社会的产物,被封建卫道士们视为洪水猛兽,立下了种种清规戒律。但“刀刀拿来了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的草根阶层,顽强地通过口传心授,使花儿得以传承。花儿始终作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工具和传媒,在深山野洼间回荡。传承与反传承,歌唱与反歌唱的斗争,从未间断。历史车轮不可阻挡。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早已不再通过花儿谈情说爱了,花儿开始登堂入室,大摇大摆地走上舞台,走进荧屏,成为一种最具群众基础的特色艺术品。花儿社会功能的巨变,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对弘扬地域文化做了不少工作。我省四个传统花儿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打造花儿品牌开始形成共识,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花儿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位置,也第一次明确了发展的路子。我们应当以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打造步伐,促使全社会切实树立大胆保护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使人们了解它,热爱它,传承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要使受教育者从小树立保护,传承和发展观念,应当让花儿走进学校,走向课堂,使学生们听得懂,唱得会,从小树立牢固的草根情节,使这朵源生于河湟谷地的艺术花朵,绽放异彩。我们看到以花儿为核心的地方文化产业已初具雏形;以打造夏都旅游品牌,丰富夏都文化内涵的热潮已在省域兴起;各种形态的花儿活动的影响日益扩大;多种档次的花儿茶社如雨后春笋;省垣艺术团体的花儿演出崭露头角;新花儿创作不断问世。由此看来繁荣地方文化产业,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也已成为可能。产业的形成,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工程。正因为如此,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一方面,要克服地方文化虚无主义观念――要看到青海不仅是物质的聚宝盆,也是文化的富矿区。只要科学规划,合理挖掘,精心培育,衔接好文化链条,逐步形成地方文化产业是大有希望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专业艺术团体的优势,发挥在文化产业中的中坚作用,发挥在地方文化产业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写精品,演精品,唱精品,引导精品;另一方面,要结合新农村(牧区)的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规划,提供平台,加强引导,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文化创新结合起来,使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和具有造血功能的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用农牧民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走出自己有特色的路子来。
更新观念,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为。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和社会获得进步,观念更新是第一位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青海人在经济发展中观念滞后的状况,绝不能在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建设中和在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进程中,继续下去了。但愿与时俱进不是一句空话,但愿它能体现在花儿品牌打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