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走近非遗    |     聚焦非遗    |    倾听非遗    |    图说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期待唤醒民间文化自觉  
 

从哈尔滨市抢救出来的“非遗”名录来看,哈市“非遗”项目数量多,涉及面广,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手工技艺等12个方面,36个项目。随着抢救工作的深入,这个数量还会激剧增加。许多有识之士呼吁,保护不能封存起来,这些被抢救出来的文化遗存应在合理利用适度开发上做好文章,才能有利于传承、延续、维护其独特魅力,“非遗”保护建设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在保护开发中利用

 
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的二人转皮影演出场景

哈尔滨的“非遗”资源极为丰富,品类繁多,不仅有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工艺、手工艺(如雕刻、年画、剪纸),还包括民族语言、服饰、饮食、风尚习俗以及民间仪式、节庆、竞技活动等表现形式,许多专家建议,可一边保护、抢救一边开发,将民间美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用品中,或产品的包装上面;将传统工艺、手工艺制作成有特色的纪念品;结合旅游开发,搭建“非遗”保护平台,让现有的“非遗”资源有一个鲜活再现的载体。

“方正剪纸”成为旅游纪念品

日前记者采访了方正剪纸最具影响力的传承人倪秀梅,她正在哈市寻找市场和发展空间。倪秀梅介绍说,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方正剪纸”在国内和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方正县在全县各旅游点设立剪纸展览销售长廊,还与深圳、湛江等地签订了联销协议。还有许多出国的人士专程到方正买些剪纸艺术品送给国外友人。

“桦树皮画”馆藏开发于一体

北方民俗特色鲜明的“桦树皮画”是在传统的桦树皮制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品,它综合了传统的制作桦树皮用品的手段,又增添了新的装饰办法,从手工着色到最终装裱,共有16道工序。传承人刘恒浦说,在众多画种中,只有桦树皮画入选为省级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要是其作品大多表现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及自然风光山水,突出了桦树皮工艺的古朴自然、匠心独运。据介绍,“桦树皮画”不仅在“北方民族艺术精品馆”中馆藏达到了400余件,而且还形成了北方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了旅游产品市场,产品累计已售出12万余件。

“哈尔滨红肠”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入选我省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的“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历经百年的历史传承,它不单单是一种美食,也是哈尔滨的一种文化的体现。哈尔滨红肠系源于东欧的传统食品肠,属中温型风干肠类。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及哈尔滨的开埠,传统红肠由外国商人及技师带入本地。1905年前后,哈尔滨有制作红肠工厂30余家,红肠品种14个。它采用上好的牛、猪肉为主料,添加各种香辛调味品,经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成为哈尔滨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

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

按照国务院非物质文化保护条例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政府在“非遗”保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撑起了“保护伞”,但非物质文化存活于民俗风情中,其本质属于群众性民间文化。因此,群众才是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如何唤醒民间的文化自觉才是“非遗”保护的根本。

 
1 2 下一页
 
  专家见解 更多

周和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文化给人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舞人们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开启合作 守护非遗

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昆曲迎来春天

刘玉琴:中国是戏剧大国?

  民间发声 更多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通过NGO市场化运作,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和方法是应该尝试和探讨的。

花儿品牌的思考

白先勇牵手北大 启动昆曲保护传承计划

专家呼吁:非物质文化保护要充分依靠群众力量

  图说非遗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