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走近非遗    |     聚焦非遗    |    倾听非遗    |    图说非遗
 
  藏戏  
 

四、艺术特色

藏戏在几百年的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藏戏的演出,一般是广场戏,少数也有舞台演出形式。演出时,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

1、 唱腔

藏戏的唱腔"朗达",本是"传记"或"传奇"的意思。藏戏以演各种人物或神佛传记或本生故事为主要内容,人们为将歌曲与藏戏唱腔加以区别,习惯地把藏戏唱腔称为"朗达"。

藏戏的朗达,各剧种由于兴起的年代、地区不同,构成朗达的音乐素材不同等原因,它们在音乐风格。表现形式和朗达的腔调、旋律、结构、调式、演唱方法等方面都各有特色。朗达的腔调有如下数种:达仁朗达,意为长调唱腔;达珍朗达,意为中调唱腔;达通朗达,意为短调唱腔;搅鲁朗达,意为悲调唱腔;当洛朗达,意为反调唱腔;谐玛朗达,意为歌戏混合型唱腔;谐玛当木朗达,意为说唱混合型唱腔;谢巴朗达,意为赞祝型唱腔;均当朗达,意为常用唱腔;当具朗达,意为普通唱腔;多巧米纳朗达,意为反派人物唱腔;曲仓木朗达或扎西朗达,意为终曲或吉祥收尾唱腔;谐,意为民间小曲,等等。同时,由于各地剧种
的朗达是按剧中人物角色的不同身份确定的,所以朗达的腔调也有以人物身份确定的,如:国王朗达、王后朗达。内大臣朗达、外大臣朗达等,昌都藏戏、德格藏戏就是这样称呼的。

藏戏的朗达,每一首都可以独立构成唱段,具有唱词短、旋律长的共同特征。每首朗达一般只有广下两句唱词,但它的旋律都是一曲多个段落,如开场戏中甲鲁达仁朗达,两句唱词,曲调旋律却有10个段落。朗达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段落的多少不一,每个段落的长短不一;另一种是类似三步曲式结构,即散板→2/4拍民歌风格唱腔→散板,如谐玛朗达与谐玛当木朗达。

藏戏的朗达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仲古技巧。"仲古",藏语意为嗓音的转换变化,它是藏族古老的民间声乐普遍使用的一种高难度演唱技巧。这种演唱技巧,在各个藏戏剧种,特别是蓝而具藏戏的朗达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据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原作曲和唱腔设计、藏族音乐家边多的研究认为,蓝面具藏戏唱腔,仲古技巧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且"仲古"的种类也极为丰富。"仲古"的使用形式有三种:一是将白面具藏戏中的小型仲古与另一种特殊的旋律"嘿字腔"糅在一起;二是与"嘿字腔"结合后再与朗达旋律连起来;三是几种"仲古"连在一起使用。

藏戏朗达的板眼节拍,以散板为主,但各剧种又有所不同。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的朗达都以散板为主,只有少数朗达含有一板三眼(4/4拍)、一板一眼(2/4拍)和有板无眼(1/4拍)等。昌都藏戏、德格藏戏的朗达多数为一板三眼(4/4拍)或一板一服(1/4拍),散板则为少数。

朗达的演唱,有独唱与有领有伴等形式,伴唱又有单声部和多声部的合唱等等。蓝面具藏戏的伴唱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举最为复杂,也是最为丰富、最有特色的一种,即为模仿式的复调多声部音乐,它的所有声部所表达的是同 一个旋律,其中有的与主旋律完全相同,有的则是主旋律的变化重复。但在具体演唱时,各声部并不是同时演唱这一旋律,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上移动,也就是从上到下,各声部依次延迟一定的时间,陆续唱出,从而自有其丰满而辉煌的音响 效果。

白面具藏戏朗达:最古老的白面具藏戏朗达,至今仍存有六个种类、三十多首。它的每首朗达都有类似模拟动物吼叫声的引子,据说是根据藏族古代"歌音七品"的理论设计的。"歌音七品"的名称:"中令声似鸿雁的叫唤,仙曲声似黄牛的吼叫,绕地声似山羊的哞叫,六合声似孔雀的啼鸣,五合声似杜鹃的鸣唱,奋志声似骏马的嘶鸣,近闻声似大象的嚎叫。"白面具藏戏朗达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旋律,即"嘿字腔",因为它使用的很普遍,因此也成为其唱腔音乐的重要特色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专家见解 更多

周和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文化给人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舞人们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开启合作 守护非遗

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昆曲迎来春天

刘玉琴:中国是戏剧大国?

  民间发声 更多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通过NGO市场化运作,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和方法是应该尝试和探讨的。

花儿品牌的思考

白先勇牵手北大 启动昆曲保护传承计划

专家呼吁:非物质文化保护要充分依靠群众力量

  图说非遗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