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罗姆瑟大学博物馆,“The Sami:People of the Sun and Wind”展览 |
政府也扶持保护表演类的萨米艺术家,如女艺术家Marita Isobel Solberg,政府除了提供给她工作室以外,还在其表演艺术项目上进行扶持。她也曾被TIFF邀请参加过往届电影节现场表演。
国家内在政策支持,向外联系目标清晰
由于萨米民族追随驯鹿游牧的特殊性,可称他们是一个移动的民族。萨米民族文化串联了瑞典、挪威、芬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因此,关注北极圈沿着巴伦支海一直到俄罗斯的北方文化,成为特罗姆瑟电影节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位。可以说,很早以前,特罗姆瑟相邻的地区处在西欧文化的边缘,正由于这样的特性,此地区与东欧文化联系反而比较紧密。
东地平线单元 |
电影节很好地在这一点上进行延展,今年竞赛单元中俄罗斯影片的质量上乘,这跟电影节与俄罗斯及其他东欧地区文化的互相关注,和长期以来的专注研究密不可分。
更值得一提的是特罗姆瑟电影节一直以来与中国的联系,除了历届中国影片参加竞赛单元以外,还有一个专门将电影节北方单元影片带入中国的项目——“极地光影”(Beyond Frozen Point),第1届“极地光影”于2015年8月份在上海开幕, 由策展人王凯梅女士和李姗姗女士共同策划,这是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瑞典驻沪领事馆文化处、挪威驻沪领事馆等协办资助,大多在美术馆作为一个公众教育的节目来放映的一系列观影和展览活动。选择每年炎热的夏天在中国进行北欧的电影展映,甚至在2015年举办了名为“夏日寒流”的影像艺术展,也许是在这样极端对比的气候中,我们才能够更加细微地感受如此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是由于这个项目的一直以来的长期推进,笔者才得到这个深入考察的机会,对于挪威有更实际的了解。
“你或许在‘极地光影’中因某个导演的作品、某个震撼的镜头,亦或是某种表达,而被改变。这是我所期待的‘极地光影’能带给你的独特表达方式。当生活的衣食住行不再忧虑的时候,他们那里的年轻人在想什么,怎么成长,在这几部展映的影片中都有反映。同时遥远的北极地区的人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历史,在历史变迁当中和强权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矛盾,以及有过什么样的发展进程,这也是这些影片能够带给大家的。”策划人王凯梅如此说。
与此同时,特罗姆瑟电影节组委会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展映方式,来展现挪威或者说北欧人民的生活方式,实现文化推广与交流的目的。
挪威是一个小国家,挪威语是一个小语种,挪威政府资助许多电影、文学等艺术项目,也是为了极力保护和推动挪威语的传播。许多国家会用配音的形式去呈现外国电影,但在挪威,按法律规定所有公映的电影都要配上挪威语字幕。
2001年开始,挪威政府每年也为许多电影人提供资金,去拍摄大约有20部涵盖各种类型的电影,但是一定要用挪威语来呈现。这对于本国文化与电影业来说是大大的推动。
另外,电影节期间,由于专业电影院不够用,全城的几个重要文化机构全部敞开为电影节放映提供便利,这样同时也做到了全城资源整合,当然这也离不开政府的调配与帮助。
电影节主会场Aurora Kino Fo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