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收藏

2019-03-13 13:52:29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馆员 王鹤北

2016年1月3日至4月1日,笔者获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项目”资助,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进行实习交流,为期90天。在此期间,大都会博物馆以及接待本人到访的其他机构,慷慨提供、分享了众多藏品管理与学术研究的经验、范式。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870年。从成立之日起,它就着眼于建立一整套展示世界艺术图景的“百科全书式”收藏。这间机构的亚洲艺术收藏,更是在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上,展现了纽约这座城市,以及无数个人对艺术的激情。今日的大都会博物馆,拥有第五大道本馆、位于曼哈顿岛东北端的修道院中世纪文物分馆,以及于2016年初刚刚揭幕、位于曼哈顿惠特尼美术馆旧址的Breuer现代艺术分馆,共计三间机构。笔者实习所在地,为第五大道本馆。该建筑拥有18.6万平方米空间,容纳有2200余名工作人员,是大都会博物馆最大、最重要的建筑,主要用来保管和展示世界古代艺术收藏。本馆下设十七个文物部门,分管来自世界各个地区和不同创作媒介的,约300余万件藏品。

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的前身,远东艺术部,成立于1915年。在远东部成立之前,亚洲艺术品的展示场所,位于第五大道原大都会博物馆建筑一层的两间大型展室,那里曾经陈列着博物馆早期捐赠者,塞缪尔·P.艾弗里(Samuel P. Avery)和本杰明·奥特曼(Benjamin Altman)捐赠的中国瓷器。在那一时期,大都会还没有形成全球性的艺术收藏格局,中国艺术品被归在装饰艺术门类下;直到1915年,学习亚洲艺术的荷兰学者Bosch Reitz任职大都会,远东艺术部才宣告成立。

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共计有专门展室五十三间,占据着博物馆北侧萨克勒翼楼二、三层,以及第五大道入口大厅二层“大回廊”开阔的空间。其中近五分之三的展室用于陈列中国古代绘画、雕塑、陶瓷、玉器、织物以及漆器收藏。这些展示空间,无一例外,在距离展室入口不远的墙壁高处,镌刻着捐赠人的家族姓氏。亚洲部展厅的建造和扩张,讲述了该部门随展品不断涌入,而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

与美国其他著名收藏机构相比,大都会博物馆在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这一时期的表现十分黯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纽约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毋庸置疑的地位上升,与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的增加。当时的整整一代纽约收藏家,都在1930年代中国活跃异常的考古活动所带来的刺激与发现、1940年代由中国大陆流向海外的私人收藏,以及1950-60年代美国与日本以及其他远东口岸日益频繁的贸易往还中,大大获益。在这场前所未见、将一流亚洲艺术品输入美洲的大规模贸易活动中,艺术品交易商、学者,以及收藏家,各自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一些个人还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早期。

1971年,博物馆董事会主席道格拉斯·狄隆和馆长托马斯·霍文执掌下的大都会博物馆,雄心勃勃地致力于扩张它的远东艺术收藏,开始着手进行新的藏品征集活动,并组建了亚洲艺术研究中心。在狄隆任职大都会董事会主席期间,亚洲部中国艺术收藏,特别是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作品,得到了极大地扩充。1971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专业的方闻,进入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不久之后,在他的建议和斡旋下,王季迁私人收藏的一批重要宋元书画作品进入亚洲部藏品名录。王季迁私藏的二十五件重要的宋元绘画,是那一时期入藏的最重要的中国艺术收藏,于1973年在狄隆基金资助下购得。数年后,John M. Crawford又将他在五十年代购入的张大千藏宋元书画如数捐赠给大都会。这两批书画作品的入藏对大都会博物馆来说是极富胆识与魄力的决定,因为当时美国其他博物馆大多对于王季迁和张大千收藏的作品年代真实性没有把握,这使得当时有意购买者寥寥,最终导致其整批易主,没有分散出售。更加重要的是,王季迁和张大千带有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收藏品位与审美格调,也附着在各自收藏之上,这使得接受了其藏品的大都会博物馆相较于其他美国博物馆而言,拥有了别具一格的品质。在方闻先生任职、继而执掌亚洲部的三十年间,大都会亚洲收藏不仅在博物馆总体收藏比重上,而且在海外中国艺术收藏机构中所占据地位发生飞跃,成为举世瞩目、最重要的海外中国古代艺术庋藏地之一。

方闻的继任者,屈志仁(James C.Y.Watt),则是另一位传奇的缔造者,正是屈志仁先生的博学多识和对中国古代艺术不拘门类的广泛兴趣,使得大都会博物馆在中国古代织物和其他诸如玉器、金银、竹木牙角等门类的收藏和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2015年,亚洲部获得了弗罗伦斯与赫伯特·厄文(Florence Herbert Irving)捐赠的古代小型雕刻与文玩收藏,为该类作品在美国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厄文伉俪就捐助、修建了以夫妇名字命名的展厅。这座展厅是大都会亚洲艺术展厅顶层的增建建筑,专门用来展出竹木牙角、玉器、漆器和丝织品等装饰艺术门类藏品——这个展厅的建造,使得著名的毕绍普(Bishop)玉器收藏获得了一露真容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这间展厅的位置太过隐蔽,其中一个入口,位于二层中国古代绘画展室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需在那里乘坐电梯抵达三层展室;另一入口,为东南亚艺术展厅一个极易被忽略的楼梯。但是,这种隐蔽性,使得这间展室长年享受着在喧嚣的纽约市极难获得的寂静与安谧,对于习惯独自欣赏艺术品、偏爱与艺术品独对的观众来说,这里无异于天堂。

2015年,是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成立一百周年纪念。亚洲部从2014年秋季,即开始举办一系列的专题展览,庆祝它的百年生日。这个名为“亚洲100”的系列展览,包括:2014年10月18日开幕,“创新与奇观——中国青铜礼器”;2014年9月6日开幕,“中国书画册页艺术”,2014年12月20日开幕,“喜马拉雅的神圣传统”;2015年1月17日开幕,“羊年的欢庆”;2014年10月25日开幕,“以针为笔:十二世纪——十九世纪中国的缂丝与刺绣”、“十四世纪——二十世纪的东亚漆器展”;2015年6月20日开幕,“皇家狩猎:印度艺术中的宫廷格调”;2015年2月14日开幕,“探索日本艺术:美国收藏家与大都会博物馆”。另外,于2015年春季开幕、由亚洲部与大都会服装学院共同策划举办的“中国:镜花水月”是系列展览中的高潮,创造了大都会博物馆建馆以来,单独展览访问人数的新纪录——拥有超过70万人次的访问量。上述展览皆在笔者实习开始时闭幕。本人访问期间,亚洲部仍在展出中的专题展,包括“大都会馆藏亚洲书画精品展”,“猴年艺术展”,以及涵盖了馆藏漆器、玉器以及丝织品馆藏精品的的中国装饰艺术展。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