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皇家画廊背后的故事

2019-03-13 13:52:29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中国美术馆 戴舒濛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美景宫,它是维也纳的一处著名景点。这座坐落在巴洛克花园之上的建筑群,包含了两座巴洛克宫殿(上美景宫、下美景宫),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这里始建于18世纪,是欧洲最为辉煌的巴洛克式建筑之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世界遗产。

美景宫最初的主人是欧根亲王,18世纪后期,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将这里改造成了帝国画廊并对外开放。现在的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继承了部分皇家收藏,同时也在继续扩充藏品。它所在的这两座宫殿分别于1903年、1953年对公众开放,这里保管与展示着自中世纪以来大量杰出的奥地利艺术作品,尤以克林姆特为首的分离派作品最具代表性。在所有展示的藏品中,最为著名的是克林姆特的《吻》、《朱迪斯》,雅克·路易·大卫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以及弗朗兹·萨韦尔·梅塞施密特的雕塑。

 

像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清晰有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处理方式和流程上的机制,整个社会专业上的细致分工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民众欣赏艺术的整体氛围等等,都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我认为有一些方向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社会不同工种专业的分工与博物馆、美术馆的工作相融合必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5年,我受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派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奥地利国家美术馆,这座美轮美奂的巴洛克花园建筑中,浸入式地工作和学习了三个月,了解到一个欧洲皇家画廊的幕后,受益匪浅。

从2011年到2012年,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又先后获得了另外两处场馆,一个是位于美景宫周边的21erHaus当代艺术馆,展品风格侧重于1945年以来的奥地利艺术;一个是位于市中心的冬宫,展出美景宫的藏品和当代艺术作品。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四个场馆的门票价格在50—100元人民币不等。作为一家收取门票才能进入参观的艺术博物馆,它的观众年访问量在100—120万人次之间,这个数值已与国内一线美术馆的年访问量持平,而国内的美术馆基本都是免费开放的。

这里有着国内美术馆无法比拟的历史沉淀、人文气息和地理优势。那么这个富丽堂皇的宫殿式美术馆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架构在支撑着它的运作,这些珍贵又独一无二的藏品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得到了保护和利用的呢?

通过实习期间参与展览与藏品管理部的日常工作,我对这些问题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专业员工组成和合理的分工布局

首先,是这里的员工整体专业素养较高。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正式员工在170人左右,其中硕士有57人,占比为33.5%,博士13人,占7.6%,实习人员也基本都是在读大学生。美术馆招聘的也都是对口专业或具备相关从业经验的人才,因而他们的专业与岗位契合度很高。这里的大学教育特别看重学生毕业后能否很好的与工作对接,因此十分强调对口单位实习的重要性,大学通常也会聘请美术馆里的在职人员作为客座讲师向学生传授经验。由于员工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他们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彼此沟通起来也十分顺畅。

其次,员工文化背景呈现多元化。奥地利是欧盟国家,员工中除了本国人,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员工。尽管他们主要来自德语国家,但也有来自意大利和土耳其等部分周边国家的人员,只要能够胜任这份工作,通过考核都可以在这里工作,他们的待遇与本国人没有差别。并且美术馆也有支持聘用其他国家人员的这项政策,这对促进机构多元文化来说至关重要,他们认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做法交织在一起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样可以激发大家的灵感、增加工作的热情。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组织结构十分合理、有序。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有着自己的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执行层也就是管理层,共有三人,一位馆长和二个位副馆长,其中一位副馆长主抓业务,另一位主管行政和财务,这也是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的两条工作主线:业务部门包括策展团队(专长分别在中世纪、巴洛克、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市场营销(包括以下分部:募捐、合作与赞助;产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旅游与销售;活动与场地租借;观众服务与教育)、传播与新媒体、研究中心(包括档案与出处研究;文库;文献复制与图片档案)、展览与藏品管理(包括展览项目与出借;库房与登记;Artothek联邦藏品)、修复、出版管理、摄影;行政部门包括金融与会计、人力资源、IT、安全管理、电气与设施服务、商店、书店、票务。可见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的分工很细,整个机构框架清晰、有条理,很多部门是由副馆长直接管理,这也为高效工作奠定了基础。

高效的工作模式和任务分配

虽然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的分工很细,但他们工作起来非常灵活。通常与工作相关的业务部门会组建临时工作小组,通过几次会议磋商、落实到人的分配,工作很快就能步入正轨,不需要很多繁琐的审批程序。

另外,虽然本馆员工不多,却能使这样一个规模的美术馆运行良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外包公司。以藏品管理为例,本馆在这个岗位上的员工只有两名,这种情况在国内美术馆里非常少见。像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包装、运输、仓储、展务等工作,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全部外包给专业的艺术品运输、展务公司来完成,这些公司与美术馆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他们可以跟随美术馆的藏品管理岗人员进出库房和展厅,他们甚至比美术馆本馆人员更熟悉每件藏品所在位置。本馆员工只需做好管理监督和联系接洽的工作即可,这样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美术馆的核心工作上。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的撤展或布展工作基本都在一天之内完成,当我参与其中时,亲身感受到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整个过程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前期计划,一个是展务公司。美术馆在撤展、布展的前期计划上做得很细致,包括撤展布展顺序和路线、藏品分类回库、确认可利用的包装箱、搬运人员分组轮换等等,这些计划确实为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而且节省时间。另外,这些外包公司的专业化程度相当高,一些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也都考虑在内(比如每个固定件与作品接触的地方都会加上防磨垫片),十分值得信赖。每个工作人员也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具备实践经验,非常清楚作品(形状各异、材质有别)应该如何包装,通常两人一组进行包装,配合过程十分流畅,而且效率很高。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