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从历史的荣光中走向未来——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工作交流报告

2019-02-28 13:47:32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郭艺

笔者获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国际交流项目”资助,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赴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进行学术和业务交流。工作交流期间笔者在“艺术与文化史部”工作,参与博物馆的“瓷器与三百年的饮食文化”展览前期资料梳理工作,主要进行中国部分的资料收集,以及提供相关建议思路。工作交流期间笔者特别针对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及其发展机制和再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就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做法进行客观介绍和分析。

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概况

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分设埃格尔河畔霍恩贝格(Hohenberg a.d.Eger)和塞而布(Selb)两个馆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埃格尔河畔霍恩贝格馆区由瓷器生产商的别墅改建,展陈了18世纪初至1989年间的德国瓷器历史,同时通过视听和互动媒体,让观者获得更好的体验氛围。塞而布馆区由罗森塔尔厂房旧址改建,常设展区有:“欧洲瓷器工艺博物馆(European Industrial Museum for Porcelain)”,展示19世纪欧洲瓷器工业的辉煌,两台旧式带变电站的蒸汽机呈现工业化生产(主要是原料加工)的情景,展陈了碾土配釉、成型加工、窑炉烧成、彩绘装饰等瓷器生产的工艺流程,通过从业者社会生态及瓷器工业技术展示了瓷器工业的发展;“罗森塔博物馆(Rosenthal Museum)”,600平方米的空间里保留了一座完整的窑炉,菲利普父子传记,公司发展年谱墙,以及各国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激荡出的创新作品,让观众置身于艺术创意的空间中,穿越时空融入到罗森塔尔的故事里;“欧洲科技陶瓷博物馆(European Museum for Technical Ceramics)”,呈现瓷器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空飞船、医学、化学、高电压工程等,以及瓷的特殊材料改善人类生活等各种案例。

博物馆管理层由馆长、副馆长、行政主管构成。馆长威廉·西门(Wilhelm Siemen)全面负责博物馆的工作,主要是博物馆发展规划、各基金会的沟通、以及相关的社会活动。副馆长沃尔夫冈·西林(Wolfgang Schilling)侧重馆部的业务,行政主管安德烈(André Zaus)负责馆部财务与行政管理事务,馆部秘书协助馆长工作。博物馆设有七个部门,分别为公共关系部,瓷器艺术与文化史部,经济、技术、社会文献及图书馆部,展览、科研项目和生活方式部,社会教育部,行政管理部,技术工程部。博物馆员工约60人,其中48名人员曾经是瓷器工厂的员工,另外还配备相应的自由职业者。

馆里三个业务部门承担了展览、收藏、研究等工作。“经济、技术、社会文献及图书馆部(中央瓷器工业档案及图书馆)”由副馆长沃尔夫冈·西林负责,部门包括瓷器技术研究人员1位,瓷器生产研究人员1位,文献档案及图书管理1位;“陶瓷艺术与文化史部”主要业务是收藏、研究和策划专业性展览,部门人员有各自的研究专业方向,18、19世纪欧洲瓷器研究人员1位,20世纪欧洲瓷器及罗森塔尔瓷器研究人员1位,现当代欧洲瓷器研究人员1位,瓷器修复人员1位,收藏管理人员1位,日常事务管理人员1位;“展览、科研项目和生活方式部”,负责人乔安娜(Jana Göbel)从事活动策划,部门人员包括展览设计1位,文案1位。另外“社会教育部”除了核心的教育研发人员外,还配备若干名教育导览,现场演示的工作人员;“公共关系部”承担了对外宣传推广的重要职能,该部门还负责保护发展筹款协会,部门包括数据维护人员1位,平面设计印刷人员1位,网站、多媒体设计人员1位;“技术工程部”则具体实施展览工程、车辆保障,以及馆部安保等工作,配备木工2位,电工1位,锁匠1位,安保管理3位,清洁工1位。博物馆在常规的业务工作之外,每月都要推出形式多样的公共服务活动。

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作为巴伐利亚州重要的博物馆,每两年向巴伐利亚州政府提交经费预算,资金由州教育和文化、科学和艺术部(Bayerisches Staatsministerium für Bildurg und Kultus, Wissens und Kunst)提供。全年经费350万欧元,其中120万欧元为业务经费,150万欧元为管理经费,另有80万欧元作为历史建筑物的维护经费。州政府根据预算申请,于每年7月份划拨经费,博物馆则根据经费情况安排年度工作。除此之外,博物馆积极争取基金会的支持,一般是按项目申请,每年博物馆都有基金会支持的项目。博物馆也得到欧盟经费的支持,自2015年—2018年欧盟为博物馆提供了80万欧元的经费,用于开展欧洲地区陶瓷项目。如参与配合欧洲陶瓷学会活动,举办“陶瓷的尺度”项目,引导青少年对陶瓷文化的兴趣,开展“烹饪黏土”的教育活动,积极推动欧洲各国家在陶瓷文化方面的合作。近年来,博物馆不断开展国际项目,如创立“未来之光”国际陶瓷青年设计大赛等活动,还创立了世界陶瓷之路联盟,推动多区域多文化的交流。博物馆创建之初就确立了明确定位,在不同历史意义上的遗址建立的两个馆区,根据其自身条件开展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服务,由于博物馆在瓷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就,其无论从规模还是专业影响力上,均占据欧洲瓷器博物馆的翘楚地位。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不同,是建立在工业遗址上的博物馆,除了本身承载的文化记忆之外,还保留了曾经的场景与物体,呈现瓷器工业发展的历史状态,因此,博物馆不是固态的展陈,而是采用了诸如现场活态展示、瓷器制作的作坊、音像场景还原等方式,让人们在动态的场景式环境中,感受瓷器工艺的精彩。

文化遗产利用与当代价值

德国因现代工业转型,传统工业式微,遗留了大量废弃厂区,这些建筑遗址均被纳入了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作为工业文化遗产的载体,大量的工业建筑遗址纷纷改建成为博物馆。比较成功的案例便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鲁尔区工业遗址,工业遗址被纳入城市规划中,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转化为特色文化资源,作用于城市转型发展。依托地区工业遗址利用,并将其转型为文化场所的成功经验,被广泛地运用与推广。

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便是建构在瓷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上的。19世纪的德国已进入了工业时代,巴伐利亚州的工业比较发达。距欧洲瓷器发源地迈森190公里的塞而布盛产高岭矿,这里第一家瓷器公司Carolus Magnus Hutschenreuther的成立,奠定了该地发展瓷器工业的基础。塞而布瓷器工业迈向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集聚了众多诸如Hutschenreuther、Rosenthal和BHS Tabletop等德国著名瓷器生产公司。自1814年后塞而布瓷器工业迅速发展,1856年塞而布已成为德国瓷业的中心。由于著名瓷器公司的先导引领了塞而布瓷器产业的发展,因此,塞而布城镇发展与瓷器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的经济过度依赖瓷器产业,瓷器产业的兴衰也成为小镇发展的重要指数。

塞而布瓷业繁盛近150年,当地经济依靠瓷器产业,产能单一并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欧洲陶瓷行业的销售危机导致塞而布众多瓷厂关闭,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同时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流失。塞而布瓷器产业萎缩,一方面留下了大量废弃的工业厂房,另一方面人口减少导致出租房空置,为了解决经济结构单一带来的经济紧缩问题,当地政府开始谋求开发工业场地的途径,推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借此将其转型为文化场所,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塞而布开始探索瓷器工业遗址的开发利用。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