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行走在古都奈良——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交流札记

2019-02-28 16:25:48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日本私立博物馆的运营模式和策展——以大和文华馆为例

在日本期间,笔者走访了位于奈良郊外的私立博物馆——大和文华馆。该馆的学艺系系长泷朝子女士是我相识多年的朋友。趁着这次拜访,一来探访老友,二来了解一下日本私立博物馆的运营情况。

大和文华馆选址于奈良市西郊的幽静住宅区,主体建筑建在一个小山丘之上,周围绿树掩映。穿过大门,沿着白色碎石子路缓步上坡,不一会就能看见白色的单层展览馆。日式传统建筑风格中融入了现代元素,简约而大气。馆舍所在的这片土地,本是近铁学园前站附近面向菅原池的小山丘,经过多年精心打理,现在已经成为四时之花不谢的美丽庭院——“文化苑”。

进入展馆,长长的通道尽头,映出一幅翠竹摇曳的图案。进入展厅才发现,在展厅的正中间有一个用玻璃墙围出的天井中庭,十几杆翠竹点缀其中。展厅四面环以展柜,中间伴以少数单柜和平柜。随着天气变化,中庭的光线也随着自然光变幻色彩。而展厅东侧的一面墙后,可以眺望到后山的风景:山下碧波荡漾的湖水和远方的平城京、春日山。自然环境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成就了这间名为“竹之庭”的展馆。

大和文华馆是以东洋古典美术收藏为中心的私立美术馆。1946年,近畿日本铁路(近铁)社长种田虎雄就设立了“财团法人大和文华馆”,旨在打造与连接京都、大阪、奈良、伊势等日本文化中心地的符合近铁形象的艺术殿堂。至今,近铁已在关西地区拥有三家美术馆,分别是大和文华馆(1960)、松伯美术馆(1994)、阿倍野HARUKAS美术馆(2014)。其中大和文华馆注重收藏和展示古代美术品;松伯美术馆注重收藏和展示近代绘画;阿倍野HARUKAS美术馆没有藏品,企划和展示古今日外各类美术品。

种田虎雄一开始就采用专家治馆的运营方式。第一任馆长为著名美术史学家——矢代幸雄,他总揽美术馆的创建、运营、藏品挑选、收集等工作,这使得大和文华馆收藏的每一件艺术品都直接反映了馆长矢代幸雄的美术观。他将毕生对于东西方艺术的看法融入藏品的选择,这也是大和文华馆藏品数量虽不占优,但是质量无可挑剔的重要原因。

大和文华馆的筹备是从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开始的。战后大量美术品流入市场,这对于矢代幸雄来说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将日本、中国、朝鲜等东亚诸国的绘画、雕刻、陶瓷、漆器、金银器、织绣等几乎全部门类都列为收藏对象。如今馆内收藏了自古至今以中国、日本、朝鲜为主的东洋绘画、书法、雕刻、陶瓷、漆器、青铜器、玻璃制品等美术工艺品约3000件,其中有4件国宝和31件重要文化财。其中最有名的藏品,应属中国南宋画家李迪的《雪中归牧图》、日本江户时代的《妇女游乐图屏风》等。

大和文华馆作为一家私立美术馆,规模其实很小。该馆无常设展厅,只有一个临展厅,每年举办8次展览,每个展览为期一个半月。其中1次是特别展,从馆外调集资料,策展历时较长。其他7次一般为不同主题的普通临展,主要由馆内藏品组成。

该馆一年的观众人数,去年为5万3000人。每个展览人数大致在5000人,特别展人数较多,能达到1万人以上。普通临展门票价格为600日元,特别展票价则达到900日元。从门票、出版物和文创收入来看,大和文华馆在收支方面每年都是赤字,经费来源主要还是近畿日本铁路公司的注资。

该馆目前有馆员20人,其中学艺员5人。学艺员每人每年大约要做2次普通临展,大约5年做1次特别展。学艺员还需参与教育工作,每年策划几次与当地中小学校的教育互动,另外,还需要轮流主持编辑馆刊《大和文华》杂志(半年刊)。其学艺员的工作强度之大,不禁令我咋舌。

相比于公立美术馆,日本数量众多的私立美术馆其实十分需要形成自己的特点。大和文华馆成立于57年前,当初的宗旨是收藏、研究和展示东洋的艺术品。艺术品,是可以将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起来的,让人们跨越国界去欣赏的“美”的对象。大和文华馆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体现了20世纪中期以欧美审美为中心的中国美术鉴赏潮流,扩大了东洋美术史的研究视野,为在世界美术史的范畴内研究东洋美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时代发展变化的今天,日本大量的博物馆、美术馆,已经开始追求观众数量,因而多策划轻松易懂的展览主题。而大和文华馆在举办馆藏艺术品展览之余,也十分重视学艺员在研究基础上所做的展览。比如2016年举办的“吴越国”展,就积累了泷朝子在吴越国美术上十余年的研究功力,为日本首度举办的吴越国相关专题展览,在日本美术界影响颇大。

在日本期间,我总共三次到访大和文华馆,随着对这家美术馆了解的不断加深,我逐渐体会到私立美术馆在当今社会之生存不易,也对这家开办了近六十年,至今运营健康,展览频繁的私立美术馆产生了由衷的钦佩。专家主导的收藏理念和运营模式,使得这家美术馆的藏品质量始终站在业界前沿。而个人负责的策展人模式,也十分适合这种展厅面积不大,展期较短,展览更替频繁的美术馆。

日本的古建筑保护——以药师寺东塔为例

日本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的建筑实例和遗址,是我这次古建筑调查的主要考察对象。一是因为这两个时代的日本政治中心都在如今的奈良县境内,遗存也多分布在奈良县,而我居住在奈良市内,考察较为方便;二是因为这两个时代的日本建筑,直接学自大陆(指中国和朝鲜半岛),其中奈良时代的建筑更是直接学习唐朝的结果,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刚到奈良,笔者就去了西京地区的唐招提寺和药师寺,但是千年古塔——药师寺东塔却一直被罩在工棚之内,不能一睹真容。于是我通过奈良国立博物馆的介绍,联系上了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相当于中国的考古所兼文保所),提出想参观东塔维修工地。幸运的是,没几天就得到了特别允许,于是我一周之内再次前往了药师寺。

药师寺始建于8世纪初的奈良时代,千年以来,历经自然灾害和战乱,最初的建筑就只剩下了东塔。这座1300岁高龄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也成为了日本古建筑的瑰宝。在2009年,该塔开始落架大修,被拆解成了成千上万的木构件,重新修补替换,这项工作持续了多年。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重新将构件搭建回去,预计于2018年12月全部完工。所以我十分幸运地,在药师寺东塔重新装配的时候,得到了参观访问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