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从历史的荣光中走向未来——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工作交流报告

2019-02-28 16:17:23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罗森塔尔展区的专题策展

展览项目是国家瓷器博物馆业务的核心内容,除了博物馆的常设展外,每年均有主题展览,博物馆与欧洲各国的合作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博物馆针对不同主题和专业领域,分别由三个业务部门策划组织展览。“艺术与文化史部”负责人佩特拉•维纳(Petra Werner)是艺术史博士,有着27年博物馆的研究工作经历,以及丰富的策展经验。为了让笔者了解博物馆的策展,她以塞而布馆区的罗森塔尔博物馆为例介绍展览的实施流程。

德国罗森塔尔(Rosenthal)为德国著名瓷器品牌。罗森塔尔公司是经营百年的家族企业,最终被意大利的Sambonet Paderno Industrie(餐具、陶器、炊具和厨房配件公司)收购。德国最大的公法基金会Oberfrankenstiftung决定买断罗森塔尔公司从成立之初至今的所有藏品、25000件藏品的档案,以及一百年来的纸质文献和影像资料,这些珍贵的实物作品和档案文献全部移交到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罗森塔尔公司130年瓷器文化的历史记忆将得到永久的保存。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展陈这批珍贵的实物,由此,罗森塔尔展也是博物馆的重要展区。

罗森塔尔对于塞而布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至今公司总部还设在塞而布。1880年老菲利浦•罗森塔尔(Philipp Rosenthal, 1855-1937)在该州的塞而布小镇建立起他的瓷器王国,1891年罗森塔尔公司扩大规模,开始批量生产瓷器餐具,1897年成为上市公司。罗森塔尔公司于1950年由小菲利普•罗森塔尔管理运营,小菲利普与其父有着不同的产品定位。公司邀请了世界著名艺术家,如建筑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安迪•沃荷(Andy Warhol)、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Spencer Moore)等,以及当代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与公司合作,参与罗森塔尔公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小菲利普•罗森塔尔以对产品、市场、营销的敏锐度,改变了罗森塔尔传统的形象,开启新的产品设计思路,并尝试融合包浩斯的设计理念,由国际艺术家、设计师创作的产品,在造型及功能上皆反映时代精神。在两代人的经营中,决定品牌荣誉的是品质而不是价格。罗森塔尔公司秉持“艺术生活”的精神,持续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创新是罗森塔尔保持品牌活力的关键因素。罗森塔尔代表德国瓷器工业发展的历史,在其旧厂房改建的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保存了罗森塔尔工厂的整体历史遗存,并作用于当下的文化研究与民众教育。博物馆通过菲利普父子人物传记、事件年表,以及丰富藏品,完整地展现了罗森塔尔公司的历史发展脉络,传达它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策展的前期学术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针对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提炼重要的展览陈述脉络,罗森塔尔展以两条线索铺展呈现:一是以家族企业两代人的经历,讲述菲利普父子的故事;二是以餐桌艺术和瓷器艺术作品,展现罗森塔尔瓷器丰富多元的艺术魅力。博物馆专业展览从创意到实施,往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筹备,展览进入实际操作,经费便是重要保障,因此,经费预算要考虑周全缜密,博物馆展览经费开支一般包括:展陈材料设计制作、平面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海报展览手册设计、外聘人员劳务、展品保险、开幕招待、媒体公关、学术讨论交流等。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节俭,并且列举了实例证明一些可操作性的节约技巧。

学术及资料的储备,使展览更为全面而专业。根据展览的设置,讨论主题往往涉及历史遗产、社会人文、人才培养等,让学者们探讨的内容更加宽泛。博物馆在展览实施前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针对展览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展览能观照到社会的需求,强调展览的社会现实价值。创新和活化是博物馆策展注重的理念之一,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与现代生活相关的项目。博物馆定期举办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展,关注瓷器与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立足于社会关注的热点,诸如饮食与器具、餐具与环保、时尚与创新等,吸引社会各阶层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积极推动历史文化作用于当下的生活。

寓教于乐的体验式教育

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承袭了工业博物馆的体系,把博物馆职能与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重视“寓教于乐”的理念,通过体验式的互动,激发青少年对于博物馆展品认知的兴趣,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

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设有社会教育部,负责教育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该部门的名称为Bildung und Vermittlung,指非专业的社会教育,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公众服务。部门负责人克劳迪娅·迈斯纳(Claudia Meißner)拥有历史和教育硕士专业背景,该部门现有16名工作人员,除了克劳迪娅全面负责社会教育部的工作之外,其中1名人员从事技术教育,主要侧重于科技教育的研发,如瓷器造型三维呈现、视频开发、物理再现等。14名人员从事观众服务,其中6名为半职(全职为40小时),这些服务主要针对学校教育而设置,担任导览解说和瓷器工艺现场示范。另有10名志愿者为教育部服务,他们没有固定工作时间,只有在需要时事先约定。当博物馆设立新的主题展时,就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博物馆定期对为观众服务的人员进行评估,内容有:是否能完成1.5小时的讲解,对于观众是否和善礼貌,历史时间和关键知识是否准确等。社会教育部每周二召开部门工作例会,讨论每周必须进行的工作,每年举办2至3次与志愿者的见面会,讨论博物馆的动态发展。

博物馆设置的教育项目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如幼教、中小学教育、家庭体验及成年人的休闲项目,当然在博物馆教育当中,中小学的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博物馆有专业的教育项目与中小学的教育相衔接,包括参观流程、教学互动、娱乐体验等,都适应学校学科教育。学校根据自身教育的需要,与博物馆预约课程项目(要提前两周预约)。配合中小学教育,博物馆教育部提供简单的知识性资料,另有一份专门为学校老师制定的知识材料,并附有征询老师关于教育项目的建议表,帮助博物馆改进教育内容。

社会教育部负责人克劳迪娅·迈斯纳告诉笔者,博物馆根据学校的要求,每年进行一些教育项目的调整,教育部每年经费投入不是很多,以2017年为例,社会教育部的经费约1万欧元,经费主要用于人力和项目开发。教育材料成本比较低廉,采用当地瓷厂的黏土,几乎不需要花费大成本。2017年,参加瓷器博物馆教育项目的人流量为2050人,目前,博物馆教育还是以参观展品和体验制作为主要内容。随着当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消减,博物馆也在开发新的教育项目,比如采用提高知识兴趣的三维打印、多媒体互动、科学实验等形式。社会教育部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弗•海利格(Christoph Uhlig)说:静态的展示很难快速传达知识,要通过动态的媒介,让观众参与到瓷器制作工艺中,告诉观众,你会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制瓷。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实施新的教育项目,通过电脑编程,以及多媒体影像、三维打印等手段,立体动态地呈现瓷器制作工艺。方案设计经费约6000欧元,计划在2018年3月推出这项教育展览,这将弥补博物馆静态展示的不足,让瓷器工艺知识的呈现更为生动。

笔者参与了三年级的孩子教育项目,约15人参加,他们是从另一城市来到国家瓷器博物馆参观的,学生们在博物馆导览员的带领下,了解瓷器制造工艺的知识。在导览的过程中,针对小学生设置了很多有趣的问题环节,并把博物馆可爱的吉祥物“Tranchen”作为奖品,奖励给率先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Tranchen”就在大家的积极回应中流动在不同的学生手中,孩子们以拿到“Tranchen”为荣。博物馆注重孩子们的体验,介绍瓷土的特性、石膏模具的原料等,强调趣味性的启发。博物馆在粗粝黝黑的窑炉里装置一些有趣的灯光,把窑具改造成为有趣的乐器,孩子们很享受窑炉里面的快乐,随后窑炉内播放的瓷器烧制的视频更为震撼,孩子们在感受愉悦体验之后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