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三场中国艺术展为中心的考察

2019-02-20 11:53:25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皇家艺术学院珍品陈列

 

两个半世纪以来,皇家艺术学院的院士人数、展览数量及其国际声誉皆不断递增。2018年,为庆祝建院250周年,学院在传统继承和实践创新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首先,实施建筑改建项目,形成“画廊-学校-画廊”的空间布局。“艺术家的诞生”系列展,将学院创办宗旨与历史传统紧密关联,以经典画作和文物藏品展现其艺术观念的演变及其教学路径的拓展。其次,建构艺术话语体系,完善夏季展、大师展和国际展的基本格局。第250届夏季展以“艺术创造现在”为主题,延续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展示当下艺术创造的多样性。在新的时空里,皇家艺术学院不断探索展览、教育、创作的契合路径,继续丰富对话、论坛、讲座的传播内容,凸显其创立之初的宗旨,提升其独特超然的影响。

第250届当代艺术展

 

皇家艺术学院与中国的渊源

钱伯斯肖像(©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

 

皇家艺术学院与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学院创始人钱伯斯对东方造园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在欧洲产生深远影响。钱伯斯(1723-1796)出身苏格兰家族,生于瑞典的哥德堡,为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建筑师。1740至1749年间,他受雇于瑞典东印度公司,两次来到孟加拉,亦两度到访中国广州,痴迷于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1749年起,他先后到法国巴黎和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进修建筑学。1755年返回英国,创立建筑师事务所。1757年,钱伯斯的《中国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出版。他尝试用建筑图的形式将其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予以整理,简要描绘了广东地区寺庙、塔、房屋、柱子、机械和服饰以及布置花园的艺术,并概括阐述了中国的造园思想。这本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专著最初分别发行英文和法文两个文本,后被译成多种语言文本,中国风格的建筑在欧洲流行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