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国内图书馆积极参与国际文学奖项评选 助力中国文化传播
在交流期间,笔者主要参与完成了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筹备与联络、都柏林地方文献整理与数字化、都柏林城市主题展览策划等工作。具体翻译整理了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的官方提名表格、邀请函、奖项参与规则与条件等文件。将复杂的规则表格化,将英文文件翻译成更便于国内传播的中文文件。更新并添加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州省立中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等国内图书馆的联系方式。并与国内各省市图书馆取得联络,介绍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的相关情况,为国内图书馆与联合国文学之都办公室搭建联系。
2017年都柏林文学奖新闻发布会 |
文化的发展,尤其是阅读风尚的普及需要有伟大的作品来引领大众文化品位。国际文学奖项对于引领阅读风尚,提升各国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力具有推动作用。近年来,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及其之间的竞争,在国际传播的舞台上愈演愈烈。软实力的概念由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在国际政治中,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某个组织或国家所表达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体现在它的文化交流中。 人文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开政治障碍,促进民心相通。可以让发展程度各异且历史、文化、宗教不同的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话语、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自2006年以来,先后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几大系统工程,旨在全面建构和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输出能力和传播影响力。自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当代作家屡次获得国际文学大奖。2014年阎连科获得“卡夫卡文学奖”、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2016年 4 月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同年8月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 这些作品的图书馆藏在获奖后引入比例明显增高,体现了国际文学奖项对于推动中国文学图书海外传播的直接影响力。《中国图书世界影响力报告》的统计说明:“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在海外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并逐渐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人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面貌的一个窗口。” 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效果直接影响跨文化交流中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影响对整个文化输出系统效能的评价。中国的出版业数据表明,中国2013年的出版品种数量为44万种,超过美国的30万种,成为全球第一。年度日报发行量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是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世界第三。2013年中国大陆516家出版社出版的37640种中文图书进入世界图书馆收藏系统,约占2013年全国新书9%的比例。
虽然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在世界图书馆藏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就都柏林国际文学奖个案来看,国内图书馆普遍参与度并不高,1996至2018年间,仅有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回函过都柏林城市公共图书馆,咨询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相关事宜。中国图书被他国图书馆推荐的频率也极低,仅在2018年首次有中国文学作品被提名。中国作家黄国晟的原创英文版长篇小说《深圳梦》(The Road to Shenzhen)由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于2018年推荐,参选2019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评选,系该年度唯一一部由中国作家创作的参选作品,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奖项的提名。这部提名作品《深圳梦》是一部励志题材长篇小说,它真实再现了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外贸行业的风云沉浮。小说穿插改革开放大潮中重要历史事件,激励当代年轻人拼搏向前。中国作家在国际都柏林文学奖中参与度低的现象和中文图书撰写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翻译优劣以及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理解程度有关联,但更与该奖项在国内图书馆界的传播和参与程度有关。为此,应当呼吁并鼓励翻译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鼓励国内图书馆主动参与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的图书提名评选活动。不仅将本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介绍给世界,同时也推荐他国的优秀作品给世界,介绍别国的优秀作品给中国的文学爱好者。只有世界各图书馆互惠互利,营造良好的阅读风尚。才能满足国内人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促进世界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走出去”战略任重而道远,提升文化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不仅是从事文化传播领域人士的任务,更依赖于国家整体的文化产业活力、成熟度和创新能力。 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学奖中的参与度需要文化领导机关全局规划,图书馆、出版社、作者与其它文化机构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建立长效机制,克服短时间个别文学作品的轰动效应,争取中国作家与中国文学在国际重大文学奖项评选中不缺席,有发声。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文学作品的文化使命,真正达到不同文化背景深度交流的互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