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思路:“官助民办”
史密森尼学会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博物馆、研究所于一体的复合型机构,也是美国唯一一所由美国政府资助、却属于个人捐赠性质的博物馆系统。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James Smithson)于1828年逝世时,把价值50.8万美元的财产遗赠美国政府以建立一个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的学会,决定了学会具有民办官助的先天基因。
史密森尼学会的所有权属于个人,通过政府对史密森尼基金的托管,学会和美国政府形成一个既合作又制约的关系,藏品—托管、研究—经费,分属两方,运转顺利。现今学会的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在不断壮大,资金运转需求使史密森尼遗产的托管方——美国政府也面临压力,美国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自纳税人,不能为了筹集运营经费而接受一些项目的雇佣,或者动用国家资源进行商业性研究,也不能随意接受企业和个人的偶然性投资和捐赠。这种情况下,民办官助的模式就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在史密森尼民俗文化遗产中心,除了举办一年一度的民俗节,也通过世界音乐重镇“史密森尼民风唱片”、拉夫林兹勒民俗档案馆等,向大众出售唱片,完成委托档案项目。除此之外,整个机构不设置员工食堂等内部员工服务设施,员工去博物馆里的餐厅用餐也照样付钱。工作部门内部的集体活动或民俗节等大型活动印制的相关文化衫,一般中心都要求员工自行购买以示支持。写着“捐赠donation”的投款箱都放在学会各大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上。为了“通过展示鲜活的文化典范达到公众教育”的目的,以上这些运营方法均在非盈利、保证学会的运作和人员开支的原则下进行,已经成为史密森尼学会以研究为基础,通过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共同展示当代文化传统的常用手法。
随处可见的捐款箱 |
民间捐赠的大量参与,决定了学会由民间力量主导,只要征求理事会的同意,不用通过政府系统繁琐的申报讨论,就可以迅速的满足研究者和观众的需要,有效促进学会广泛传播科学和教育民众。在这种机制下,史密森尼学会发展出自己专门的媒体出版部门,每年除了有史密森尼杂志出版,还有史密森尼纪录片问世,2016年在全球得到盛赞的BBC纪录片《蓝色星球》就来自史密森尼的学术音像资源。此外,史密森尼还有研究人员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数量颇丰。
BBC纪录片《蓝色星球》 |
史密森尼学会作为美国唯一由国家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以馆藏、人员、学术为立足点,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艺术基金三足鼎立,共同实现对该国文化事务的管理。史密森尼学会的民俗和文化遗产中心以民俗节这个非传统的节庆仪式为切入点,以“老百姓的、老百姓创造的、为老百姓服务的文化”(culture of,by,and for the people)为主旨,搭建了一个分享本国和各族群民俗文化的平台。美国博物馆的“民办”思路将政府从庞大的预算计划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其发展出博物馆群和一系列研究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教科书意义。
得益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使我了解了史密森尼学会和史密森尼民俗与文化遗产中心的运行机制,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发展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