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90年代后因为钱钟书先生和钱瑗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写出了她目前最为出名的一部著作《我们仨》。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先生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走到人生边上》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杨绛先生以九十六岁高龄推出新作《走到人生边上》,令人称奇,令人叫绝。
乍看书名,自然会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当时钱先生刚过而立之年,远离妻女,客居内地,集子由杨先生在上海“收拾、挑选、编定”。书的扉页上题词“赠予 季康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日”。序言中,钱先生把人生比喻作一本大书。集中所收十篇散文,正是他在生命的鼎盛时期解读人生而留下的记录。六十六年后,杨先生为自己的暮年之作命名“走到人生边上”,正好与钱先生的壮年之作《写在人生边上》遥相呼应。想必她在落笔题名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