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走近非遗    |     聚焦非遗    |    倾听非遗    |    图说非遗
 
  热贡艺术  
 

十九世纪以后为热贡艺术的近代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同时大量用金,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近期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郎(20世纪40年代曾随师受聘协助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反响。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藏族地区艺术,也是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作品一经拿出,即知是热贡地区的佳作。

传统的热贡艺术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传承,并为藏传佛教服务。自1958年宗教改革以后,随着大量佛徒的还俗,热贡艺术开始流向民间,并在民间传播。热贡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分布在黄南州同仁县的五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玛日村等村落,又自成体系。其中五屯村以绘画为主,兼事雕塑和堆绣;年都乎村以堆绣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画创作;尕沙日和郭玛日村以唐卡和壁画创作为主。

热贡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师徒传承和父子传承为主,由于历史上的热贡艺术品不追求署名,好多历史精品佳作不知作者,其师承关系只能追溯到近代以来。

四、热贡艺术的品类题材

热贡艺术鼎盛时期,热贡画师在各地信奉藏传佛教的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热贡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热贡艺术作品造型准确生动,画工精细绝美,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主要品类有壁画、唐卡、堆绣、雕塑等。

1、壁画

壁画的作法,先要经过一道墙皮处理的工序:白灰底→抹细泥→磨光→涂胶和白土,待干透后作画,也有湿壁画。热贡地区主要是布壁画,作画前先把画布渗湿绷在木框上,然后用不太浓的白石灰水刷一遍,使布质软化,再把白布平铺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卵石反复磨压,最后将水胶粉液刷到布上,绘制极工致的形象,画好后绷到墙柱上便成为"壁画"。

无论干壁画、湿壁画还是布壁画,绘制过程基本都分为七步:

(1)起稿。在墙面上制作可用粉本起稿,不同形象则用木炭笔起稿,起稿必须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

(2)涂底色。包括形象的第一层颜色和空间的色彩。

(3)分色晕染口使对象呈现出凹凸立体和阴阳明暗的感觉。

(4)勾线。一种是用于人物的粗细均匀的,另一种是用于山水的粗细顿挫变化。

(5)勾金线。热贡艺术绘画中运用金线的地方较多,人物的衣纹、山石的轮廓都用金线复勾,使画面产生精丽的效果。

(6)五官和手足的整理。这是"画龙点睛"提醒全局精神的修整环节。

(7)贴金沥粉,用特别的小皮袋以铅粉油膏挤绘成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沥粉线微微凸起,再用水胶贴上金箔,用绸棉织物轻轻按实即成。经过这一装饰,整个画面立即显得金碧辉煌、气度非凡。

2、唐卡

系藏语"卷轴画"的音译。最初可能是佛教徒随身携带的"行像",后来成为藏传佛教室内供奉的主要形式。唐卡的制作方法有绘画、绎丝、堆绣等。绘画唐卡的布面处理和绘制技法,与布壁画相似。绎丝唐卡主要出于内地宫廷的制作,以通经断纬的技术织出图案形象;堆绣唐卡技艺独特,系依据构图需要将彩色绸缎剪裁后垫以羊毛或棉花绣于布幔之上,不论用何种方法制作的唐卡,最后都经过一道"装裱"手续,即在画心四周镶缝锦缎,上下再装天地杆,以便使用时张挂。

3、堆绣

堆绣在藏传佛教艺术中最具有特色,是热贡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的又一瑰宝。堆绣是用绸缎制作的一种唐卡,堆绣先按规范的图画绘成画稿,再按画稿不同部位的要求选用各色绸缎面料,剪贴缝制而成,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便于携带,是理想的旅游纪念品。

堆绣作品有堆绣唐卡、堆绣帏幔、堆绣柱饰及其他装饰品。其材料是选择多种颜色的、带有各种图案的丝绸锦缎,将画面人物、动植物等形象,进行准确地裁剪和缝制。其工艺程序和工艺效果有两种:一是将民间刺绣工艺与填充浮雕相结合的软浮雕,为传统缝纫工艺,在突起的立体结构上,加以色彩处理,更具完美的浮雕效果;二是在缝纫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用软面料剪制成形,用粘贴的方法进行组合拼接,表现出平整规划的浮雕效果,并应用于唐卡格式,其色彩均匀、干净明快、装饰性极强,如宝珠、祥云、海浪、山崖造型,采用色度推移的表现手法,使图案的色彩感、立体感、层次感和变化感生动的表现出来。为了便于携带,后一种堆绣制造的艺人较多。堆绣大则能制几百米,小则能制几厘米;雕塑高则能塑十几米,小则能塑几公分,堪称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专家见解 更多

周和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文化给人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舞人们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开启合作 守护非遗

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昆曲迎来春天

刘玉琴:中国是戏剧大国?

  民间发声 更多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通过NGO市场化运作,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和方法是应该尝试和探讨的。

花儿品牌的思考

白先勇牵手北大 启动昆曲保护传承计划

专家呼吁:非物质文化保护要充分依靠群众力量

  图说非遗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