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凝练书法历史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汉代书法——汉碑风尚及隶书的形成
|
大篆 |
中国秦汉时期,汉字的变迁更为剧烈也最为复杂,大篆经过省改而创造了小篆,李斯所书《泰山》、《琅琊》、《峄山》等石刻,就是小篆的典型。秦代把小篆这种书体,广泛用于刻石颂德。另外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和楷书也在萌芽。书法家随之大量出现,此一时期的书法成就给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书法遗存今天的有帛书、简牍书、还有壁画、陶瓶及碑上的刻字。汉代的石碑艺术在这一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西汉较少而东汉却“碑碣云起”。出现了象《张迁碑》为代表的方劲古朴类;以《曹全碑》为代表的飘逸劲秀类;还有如《礼器碑》和前、后《史晨碑》的端庄凝练类等著名的碑铭。隶书书体在此时的碑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石刻外,近年出土的秦汉竹木简、帛书也十分丰富。如《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老子帛书》、《武威汉医简》、《居延汉简》等。篆、隶、章草均有,足与碑刻笔法体势相印证。其中有一些已显露行书、正楷的端倪。由于书法艺术在秦汉时代的昌盛,篆刻在这一时期也十分精美。各种印章出现并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各种书体交相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的时期,这时,隶书已走东汉末年程序化的道路,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到今草,行书在隶楷递变过程中从产生经过发展到成熟,尽管后来各朝各代的书法家擅长篆、隶、章草,但毕竟是个别的,只是作为书法艺术来欣赏。而真、行、今草,已为上下所接受,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交往,同时在士大夫阶层中形成了普遍的风尚,作为雅俗共赏的标准。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著名的书法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光辉时代。
|
行书 王羲之 |
三国、两晋时期的留存至今天的墨迹大多是写经、简牍和残纸。流传有绪的书法家墨迹,是西晋的书法家陆机写的《平复帖》。《平复帖》的字体属于章草,它和出土的汉晋简牍章草很相似,用笔挺健、朴拙。 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韦诞、皇象、卫恒、索靖、陆机等,并他们的作品有的有刻帖流传。
隋唐五代书法——书法艺术巅峰时期
隋唐三百余年,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重要时期。我国书法到东汉后期已成为欣赏艺术,此后经过魏晋南北朝书家的创作实践及王羲之父子的遗规,衣钵相传,对我国隋唐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由于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到隋及唐初,书法艺术呈现出颠峰状态。下启宋元明清,众多的书家,莫不取法于唐人。而隋代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关键时刻。
隋代书法——承上启下
隋代的书法,上乘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北朝书法的方整遒劲。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二王的书风开始盛行。著名的书法家有丁道护、史陵与智永。法书墨迹则有千字文与写经,《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了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
唐代书法——书法名家辈出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晚唐书法较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