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德奥系原创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的启发

2019-03-11 13:52:02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杭州剧院 梁卿

在博物馆的陈列中,考虑到内容与形式设计的协调性,以及逻辑线条的清晰,往往不可能将所有的相关知识都呈现给观众。因此,我们需要展览之外的更多延伸空间,来帮助观众获取更多的额外信息。

我此次项目计划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德奥系的音乐剧的发展情况,所以在维也纳期间,我一有机会就与音乐剧各界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和对话,其中我非常幸运地拜会了匈牙利籍的著名音乐剧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先生(音乐剧《伊丽莎白》、《莫扎特》的作曲者),并与他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在与维也纳同行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方面体会和感受比较深刻,我想这些方面对我们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来说应该可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一,维也纳的原创音乐剧,我们经常称为“德奥系音乐剧”(以音乐剧《伊丽莎白》、《莫扎特》、《莱拜卡》、《玛丽·安托伊奈特》等德语音乐剧为代表),他们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精雕细琢、反复尝试、修改、提升之后的成品。西尔维斯特·里维先生告诉我,音乐剧《莫扎特》和《伊丽莎白》的文本及音乐的创作周期都超过四年以上,他与编剧米歇尔·坤泽先生在期间不停地修改,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加工,逐字逐句地品味与润色,之所以这样才有了今天的经典之作;

第二,维也纳的几部有名的原创音乐剧,他们的主创团队基本是稳定的,都是曾经合作过多次的成员,如果不是为了可以改变或突破风格,他们一般选择熟悉的人员进行搭配和创作,比如《伊丽莎白》、《莫扎特》、《莱拜卡》、《玛丽·安托伊奈特》这四部都是由西尔维斯特·里维作曲、米歇尔·坤泽编剧及作词,这种文学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紧密是其他的合作者难以比拟的;

第三,他们的作品以“观众”为中心,观众喜欢听什么,喜欢看什么,他们就写什么,一切以观众为创作的原点,当有困惑和争执时,他们就会站在观众的立场上来辩论,最后定夺、选择,同时在试演之后也会不停地根据观众的反映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改;

第四,主创团队高度强调文学性、哲学性与对比性,将戏剧舞台的“诗化意象”做到极致,这也是德奥系其它艺术形式所具备的一个普遍特点,而且他们不避讳“深邃”与“深奥”,创作部门之间互相诠释与补充,“深邃”与“深奥”的唱词那就谱就简洁利索的音乐,而简单意象性的音乐部分,则给予厚重与深刻的美学视觉予以对比;

第五,制作人、作曲、编剧职务的终身负责制。这一条写进所有最起先的聘用合同,这三个职务的主创者要对该作品终身进行负责,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作品的延续和发展,根据不同的阶段和时期进行调整和提升。

当然,不可能用简单的几点来全面概括和表述德奥音乐剧的发展情况,但以上这几点感受的确让我本人感受到一种源自艺术本体的严谨与科学,这一点在剧院的运行管理中也能同样感同身受。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