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欢庆 • 甲子华诞    |    回眸 • 文化交流    |    变迁 • 文化生活    |   使命 • 文化建设    |    影像 • 我的祖国
 
不能忘记那些壮丽的日子

——周巍峙与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编者按:20世纪50年代初,伴随着中国青年文工团赴欧洲访问演出,新中国文化交流的历程悄然开启。新中国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文化交流工作者,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篇章,在开阔的国际视野中,广泛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积累了建设新中国文化的丰富经验,成为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文化部外联局与中国文化报社启动了“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宣传采写活动,通过对新中国早期部分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当事人的采写,获得那段难忘岁月的真实故事,保留那些曾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自今日起,我们将在《中国文化报》、文化传播网与中国文化网上开辟“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专栏,让广大读者分享我们这次抢救性采访工作的成果。

回忆久远的往事,不仅仅是为了回忆本身,而是为了启发今人,为了发扬优良传统,为了增加今天的人们为文化交流事业奋斗的热情和斗志。这些珍贵的回忆将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让我们从本期刊登的采访周巍峙同志的文章开始,缓缓翻开那尘封已久的动人历史画卷……

 
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与女艺术家们在一起。

从1999年那次对周老的采访至今,一眨眼就是整整10年的光阴飞逝。7月8日,当我和文化部外联局相关同志一起,为了文化部“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宣传项目的报道任务,再次来到周巍峙家中的时候,他已经从10年前那个83岁、精神矍铄的老人,变成了93岁、慈祥依旧,但起步已略显缓慢的老人。当周老丢下手中的饭碗,执意走到家门口迎接一大早就赶来的我们,并且笑眯眯地亲手接过我们送上的鲜花时,我的眼睛情不自禁地湿润了。我觉得我们现在能够直接听到周老的回忆,是多么地幸运!而在位列我们采访名单第二位的95岁的欧阳山尊先生今年7月初突然辞世之后,抢救性的采访工作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老周的信任 小周的可靠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巍峙是如何当上新中国最早、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出国艺术团负责人的?是如何被选中成为接待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早期接待来华访问的重要外国文化艺术团队的负责人的?当年年纪轻轻的他为什么总是被选择担当“外事无小事”之大任呢?这次采访中,周老终于向我们披露了实情——是周恩来总理直接点的名。早在1950年国庆时,政务院调了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歌舞团来京观礼并演出,共有新疆、内蒙古、延边及西南地区4个少数民族歌舞团,当时周总理专门指定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负责生活接待,由周巍峙负责各团的业务,安排他们在怀仁堂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歌舞等。后来胡耀邦同志告诉周巍峙,早在50年代后期,周总理就曾对他说过“周巍峙这个同志办事是可靠的”。

在周巍峙的记忆中,保存着太多关于早期文化交流的记忆,但是他印象最为强烈的还是周总理对他的信任,他可以一口气讲几个小时关于周总理安排和指导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故事,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周总理的深挚情感。

1 2 3 4 下一页
 
百姓对祖国的祝福视频
新中国60年美术展献礼国庆
高端声音 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新局面迎新中国六十华诞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大使谈60年文化交流故事 更多
华黎明大使访谈
文化交流:请进来vs走出去
小 知 识 更多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 天干地支一甲子
往 期 回 顾
老照片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