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欢庆 • 甲子华诞    |    回眸 • 文化交流    |    变迁 • 文化生活    |   使命 • 文化建设    |    影像 • 我的祖国
 
新中国音乐的对外交流

三、译介外国音乐理论

为了系统学习苏联音乐教育的经验,国内音乐理论家开始着手大量翻译国外的音乐理论技术专著。白手起家,几年光阴,我国的音乐资料便有了丰富的库存。在资料搜集方面,中央音乐学院侧重于苏联的专著。1953年3月,中央音乐学院加强编译室力量,朱世民出任主,1954年10月又成立了外国专家办公室。为配合苏联专家的教学,编译室翻译了大量的苏联音乐书籍和苏联音乐学院教学大纲,如《苏联音乐发展道路》、《俄罗斯音乐家论西欧音乐》、《俄罗斯音乐史》(十九世纪中期)、《苏联音乐美学问题》等。

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组建不久就成立了音乐研究室,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了六名精通外语并具有广博学识的人员,在研究室内成立了编译组。在院长贺绿汀直接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翻译出版了音乐理论技术丛书和音乐历史传记丛书,以及其它音乐论著、管弦乐辞典等书籍。其中包括温斯顿的《和声学》、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和《音乐基本理论习惯》、迦特纳的《作曲法》、雷曼的《和声分析》、普劳特的《曲体学》、马德莱•理查森的《调式及其和声法》。戈登•雅克的《管弦乐法》,以及罗曼•罗兰的《韩德尔传》。奥塔卡希涅菜克的《德沃夏克传》等。上述译著为50——60年代的高等音乐教学、科研及音乐的社会普及工作都提供了宝贵资料。

四、重视艺术实践

苏联专家在学院内经常举办音乐会,已形成风气。1956年,应文化部苏联总顾问的邀请,中央音乐学院专家班的学生在北京作汇报演出,声乐系由苏联专家帮助排练,公演了歌剧《奥涅金》,第一次用中国的语言介绍外国古典歌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0年代,由国家派出的音乐工作者主要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访问交流,参加国际音乐节等各种演出活动,这对我国音乐的发展、繁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51年5月,马思聪、喻宜营、周广仁、杜鸣心等组成中国音乐家代表团参加“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同年5月,缪天瑞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的创作》的发言。7月,吕骥又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波兰。随后几年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我国都有代表去参加。1956年,汤雪耕等到苏联对“嗓音治疗”问题进行了考察。回国后,他们在音乐院校中建立起第一所嗓音治疗室。50年代,苏联及东欧的音乐家纷纷来中国演出,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却打开了接受外来音乐艺术的窗口。仅在1958年下半年,就有苏联人民演员、男中音歌唱家谢尔盖•沙波什尼科夫和功勋演员、钢琴家李赫特尔、苏联红旗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歌舞团、罗马尼亚军队歌舞团、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相继来华演出,受到了热情欢迎。

50年代起,我国派出选手多次参加各种国际音乐比赛。选手们分别在声乐、管乐、钢琴等方面频频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充分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音乐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此外,著名学者马思聪先生还受聘担任了第1届柴可夫斯基钢琴、小提琴国际比赛的评委,可见,中国著名音乐家已得到世界乐坛的承认和尊敬。随着对世界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国的音乐使者已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乐坛劫难

60年代中期,由于充实了音乐人才,逐渐显示出活力的中央各音乐团体正准备在乐坛一展风采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我国乐坛遭到严重的破坏,各音乐团体纷纷解散,搞西洋音乐的进入了十年不能和外国音乐有任何接触的寒冬期。“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艺术院校也是一片荒芜。早期学校都停课大搞“斗批改”。后期恢复教学,学西洋乐器的学生只允许弹外国练习曲,国外的音乐资料全部封存。十年间与国外的音乐交流几乎全部中断。

一些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著名音乐家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冲击,有的竟被迫害致死。对于音乐界,“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空前的劫难。莫扎持、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大师的作品都被摒弃。早在50年代末,苏联专家撤走之后,民族传统音乐受到了重视,但在音乐界同时也兴起一股“左”的思潮。60年代中期,德彪西的音乐便受到了重点批判。关闭了对外交流的大门,把自已隔离在世界发展潮流之外,“文化大革命”的恶果之一是使一代人丧失了属于世界的音乐财富。1972年,由著名指挥家奥曼蒂率英国伦敦交响乐团在北京举办了音乐会。1975年,著名指挥家巴阿多率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与殷承宗合作,在北京演出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同时也演奏了世界作曲大师们的作品。在艺术枯萎、单调的年代,这两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的来访,给京城久已闲置的舞台,稍稍增加了一点生气。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音乐对外交往日益发展

1976年10月,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画上了句号。音乐舞台逐渐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生机,艺术大门向世界敞开了,在缤纷的世界艺术面前,我们才惊醒地发现离世界乐坛落后得有多远。奋起直追,是当时百废待兴中的坚定信念和果敢行动。

一、吸收各国音乐优秀成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音乐界面临着迅速培养新人的紧迫任务。为了这一目标,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经过探索,逐步实行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改革,明确提出“将中央音乐学院建成为国内第一流的、国际上有影响的、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学府,跨入世界专业音乐教育的前列”的奋斗目标。目前,中央音乐学院已同世界几十个国家开展了学术交流和教学交流。积极参加国际校际交流和校际合作,踊跃参加国际音乐比赛,派出学者到西方国家访问与考察,大量购置西方音乐书籍、专家资料,大胆地吸收各国音乐的优秀成果,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加速音乐人才的培养。

当中国的音乐舞台和校园向世界敞开的时候,外国专家、艺术家纷纷来访,东西方音乐文化的相互渗透,对中国音乐家的迅速成长和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短短的十几年间,外国艺术家来访的人数之多、专业之广,是国内音乐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些艺术家中,有的是当今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大师和各学派、流派的代表人物。来华讲学的艺术家则主要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著名音乐学府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百姓对祖国的祝福视频
新中国60年美术展献礼国庆
高端声音 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新局面迎新中国六十华诞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大使谈60年文化交流故事 更多
华黎明大使访谈
文化交流:请进来vs走出去
小 知 识 更多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 天干地支一甲子
往 期 回 顾
老照片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