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欢庆 • 甲子华诞    |    回眸 • 文化交流    |    变迁 • 文化生活    |   使命 • 文化建设    |    影像 • 我的祖国
 
新中国音乐的对外交流

目前,国内乐坛的活跃,对海外华人音乐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些在国际上取得卓越成绩的音乐家纷纷归国举办音乐会,如傅海静、迪里拜尔、孔祥东等。他们在国际乐坛上的日趋活跃,已成为中国音乐家的一种荣誉和骄傲。特别是在世界乐坛上,出现了一批来自中国的年轻作曲家,他们在东方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之间,寻求着相互的配合和超越,并且以一批批逐渐成熟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作曲家主要有谭盾、瞿小松、周龙、陈怡、叶小钢等。从1977年到1982年,他们同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以后在美国留学,边学习边创作,作品常在音乐会上演出或在作曲比赛中得奖。这些作曲家中,谭盾是成就最为辉煌的一个。他几乎在所有国际重要的作曲比赛中获得过大奖。他的音乐创作收获颇丰,东方楚文化的意蕴一直是他音乐创作的灵魂,不管音乐技法如何更迭,他都在极力探索、体现着人和自然干丝万缕的联系。他创作出一部恨据屈原诗作改编的歌剧《九歌》,在林肯艺术中心上演,后组织起由海外华人音乐家组成的乐队,举办了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他还研制出一批陶制的新型乐器,不断从事音乐创作和演出形式的试验,使他成为国际作曲界名副其实的先锋人物。目前,谭盾在世界上已树立起重要作曲家的地位,一些著名音乐团体纷纷邀请他谱写新作,德国、日本的唱片公司都出了他的作品专辑,欧洲一些乐队也聘请他亲自指挥演奏他的现代作品。

 
叶小钢

一些当代世界作曲大师评价来自中国的年轻作曲家们,正给世界乐坛带来一种东方的生机和活力。尽管从事严肃音乐,在西方同样困难重重,但中国作曲家通过艰辛的努力,已在世界乐坛上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叶小钢1987年进入作曲教学水平世界一流的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继续学习作曲。学习期间,他开始接受世界各地邀约,创作了不同题材的作品,并参加各种类型的国际性艺术活动。其中有大型舞剧、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这些作品分别在加拿大、美国、日本、台湾地区、新西兰、英国、芬兰等地演出,受到了各国传媒的高度评价。1989年起,叶小钢续被列入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名人录和国际音乐名人录。1990年,他的《悲歌》获美国伊斯曼“路易斯•兰”奖;1991年,《喜马拉雅之崩溃》获美国“哈沃德•汉森”奖;1992年,《伽叶无语》获台湾省交响乐团首届作曲比赛大奖;1993年,《地平线》被选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94年,为表彰他对新音乐探索的努力及鼓励他到中国大陆继续从事创作和研究活动,叶小钢荣获了美国LI基金会颁发的学术成就奖。在国外成果频出的叶小钢,1994年初作出回国定居的决定,并走上了母校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台。他要教给学生的是新颖的艺术观念和新奇的作曲技法。音乐学院的教学内容会因为叶小钢这类教室的增多而不断更新。这也恰恰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不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同时也为中国音乐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应邀赴意大利执导了著名歌剧《图兰朵》。他把中国戏曲服装和表演技巧融合进去,使这一古老歌剧焕发出新的光彩,让西方观众耳目一新,在意大利引起很大的轰动。

五、音乐艺术团体出国演出受到好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外国音乐家活跃国内乐坛的同时,我国一些音乐团体也走向世界,参加国际性的音乐活动或作友好访问演出。国际间频繁的音乐艺术交流,促进了音乐家们的相互了解,我国音乐团体也以自己的实力在国际乐坛获得了一定声誉。几年来,我国音乐团体较有影响的出访活动有:

中国青年交响乐团赴西欧六国及苏联。东欧三国访问演出。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主要由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80年代以来,在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齐佩尔、陈亮声、陈佐湟、汤沫海、邵恩的指导下,乐队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86年12月,青年交响乐团一行90人在指挥家汤沫海、邵恩带领下,首次出访了西欧瑞士、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和英国六个国家。出访历时50天,演出了18场,在欧洲引起了轰动。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用完善的艺术、充沛的演出激情征服了欧洲的听众。在访问西欧获得成功之后,时隔不到一年,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又接受了赴波兰、民主德国、苏联访问演出的任务。从1987年11月4日至12月21日,历时48天,访问了16个城市,演出了15场,这次出访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百姓对祖国的祝福视频
新中国60年美术展献礼国庆
高端声音 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新局面迎新中国六十华诞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大使谈60年文化交流故事 更多
华黎明大使访谈
文化交流:请进来vs走出去
小 知 识 更多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 天干地支一甲子
往 期 回 顾
老照片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