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欢庆 • 甲子华诞    |    回眸 • 文化交流    |    变迁 • 文化生活    |   使命 • 文化建设    |    影像 • 我的祖国
 
新中国电影的对外交流

更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美术电影工作者为美术电影的百花园增添了不少新片种。如1958年,万古蟾等创造性地把皮影戏和剪纸艺术的特点结合起来,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有别于外国黑白剪纸影片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虞哲光等又用手工折纸为造型手段,创造了我国美术片的又一新片种一一折纸片,并诞生了它的第一部影片《聪明的鸭子》。特伟、钱家俊等人于1960年底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使水墨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蝌蚪栩栩如生地活动在银幕上,创造了动画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动画片的一大创举,赢得了国内外多项大奖,是中国美术片得奖最多的影片之一。

1956-1966年,我国美术电影生产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国际影坛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动画片《大闹天宫》、水墨动画片《牧笛》、木偶片《孔雀公圭》和剪纸片《金色的海螺》等。在国际电影活动中,获奖影片达15部,得奖达21次之多,仅次于故事片。

二,译制外国影片

为了让我国观众能够很好地欣赏和理解外国电影,东北电影撒片厂决定试制译制片,使外语对白的外国电影变成汉语对白影片。1949年5月中旬,由孟广均,桴鸣(许立群)和刘迟翻译,张玉昆、吴静为男女主角配音的我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完成。这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尽快消灭德寇,以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枪眼,壮烈牺牲的故事片,在全国各地和部队上映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有力地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

1950年春,为尽快结束美、英影片独霸中国电影市场的局面,上海电影制片厂也译制了苏联故事片《团的儿子》从此揭开了上海译制外国影片的序幕。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之后的17年中,我国的译制片记从原来的十多个国家的影片,发展到近40个国家,不仅有大量的故事片,还进口译制了一些纪录片、科教片和美术片。

译制片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除了把外国的优秀影片译制成汉语对白片之外,为了使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影片的内容,扩大对外交流,中影公司还增加了16毫米拷贝打印外文字幕和译制外语版的工作,曾将《红色娘子军》等四部影片译制成邦巴拉等非洲民族语言,从而扩大了中国影片在国外的影响。

三,《风筝》飞向世界

 
《风筝》

我国与外国合作拍摄影片,历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早在解放初期。我国就与苏联合作拍摄了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为扩大新中国的影响,发展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58年3月20日,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影片公司联合摄制完成了歌颂中法两国儿童纯真友谊的故事片《风筝》(获1958年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和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乔治奖)。这是我国第一部与外国合作拍摄的故事片,它开创了我国与外国合拍故事片的先河。从此,《风筝》一一合作拍摄影片开始飞向全世界,翌年又与苏联合作拍摄了故事影片《风从东方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百姓对祖国的祝福视频
新中国60年美术展献礼国庆
高端声音 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新局面迎新中国六十华诞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大使谈60年文化交流故事 更多
华黎明大使访谈
文化交流:请进来vs走出去
小 知 识 更多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 天干地支一甲子
往 期 回 顾
老照片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