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艺术揽粹    
     
       
韶影流华的月份牌

月份牌当时既满足了商业促销的需要,又满足了市民的欣赏要求,还带动了人们追寻美好新生活的步伐。就此而言,“月份牌”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商业促销的范围,而成为当时民间接受现代文明生活宣传的最大众化绘画出版物。

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悍然入侵,上海沦陷,民族工业大量外迁,月份牌遭受重创,创作、发行几近停滞。抗战胜利后,月份牌虽一度复苏,却出现画面抄袭拼凑,印制粗糙之颓势,昔日风光不再。

新中国成立后,月份牌重获新生,虽因计划经济的实施,在商品宣传方面的功能迅速消失,但却成为表现新中国新人、新事、新风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年画,一些优秀作品甚至累计印数达到数百万张。“文革”时期月份牌被视为“四旧”而遭到禁止。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贺年卡、台历、挂历的盛行,以及灯光广告、喷绘广告等新传播手段的相继出现,月份牌完成了其肩负的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留给我们的只有微微发黄的绚丽和已然陈旧的面容。

新型“年画”中西结合

与传统木版年画相比,月份牌年画通常有三个特点:一、配有中西对照历表,这是后者对前者的保留与发展;二、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超越,采用新式石印或胶印技术,丰满逼真的彩图总是比单线平涂的版画更为生动感人;三、商品广告,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补充,也是它生存的动力与依据。

典型的月份牌表现手法是一种基于西洋擦笔素描加水彩的混合画法,画家在确定人物轮廓后,先以扎住大部分笔毫的毛笔锋颖蘸些许炭精粉擦出淡淡的体积感,然后罩以透明的水彩色,使之产生丰润明净的肌肤效果与几可乱真的衣饰质感。1914年,这种擦笔水彩由来沪发展的安徽画家郑曼陀率先采用后,以类似于平光照片“甜、糯、嗲、嫩”的特色迅速取代勾线设色的旧法而成为月份牌画法的主流,深受读者的欢迎。

郑曼陀绘制的月份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