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人文中国    
     
       
乡村供销社:正在消失的风景

供销社的房子都特别大,特别高,供销社的阿姨都特别漂亮,说话也细声细语……这是我们儿时的记忆。当年,每一处乡镇,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供销社,供销社的房子也是当地最好的建筑。这个曾经红红火火、现在正在消逝的经济形式,其实蕴藏着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历史变迁。

拍摄乡村供销社的想法最早产生于2007年11月,当时我有事路过山东省济宁市南部的喻屯镇东邵村。走进东邵供销社,高高的柜台,陈旧的货架,竟然唤起了我儿时对于供销社的记忆。

 
许多供销社货品丰富,门面简陋。

夏安山,做了近30年供销社老职工,他与老伴胡清兰打理着的这家供销社,现在以销售七匹狼自行车为主。高高的房屋里,整齐地排满了一辆辆自行车和各式各样的童车,柜台后面整齐地摆着农村适用的五金配件,很多已经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经营儿童用品的女老板,她的儿子也是玩在柜台、吃在柜台。

“这些五金配件好多年都没有卖出去过了,我去年按废品价卖了很多。”夏安山说,“我是供销社的老职工,现在供销社不行了,没工资,我又没有地,别的也不会,想来想去,还是在供销社做点小买卖!”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无奈。但夏师傅又说:“不过我的店面没有租金,成本小,价格低,很多顾客转来转去还是会在我这里买。一个童车,我23元进,25元就能卖,别的店得承担工资和租金,卖这么少就赔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