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elected essays

一位中国挚友

 

写下这段经历的时候,我的心情难以名状。这段经历,既是我爱上这个民族、爱上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开端,也是我睁开双眸、拓开眼界的际遇。之前的我,没有实际接触,只是道听途说地认为中国人都是唯物论者、利益至上、没有宗教、没有信仰。之前的我,就带着这样的成见来到了中国……

我的这段经历发生在2011年的春节(2011年2月)。当时是晚上6点左右,我骑着自行车从住处正赶往学校,速度比平时稍快了一些。穿过路口的时候,我只看了是绿灯,而没看左右,突然,一辆摩托车闯过红灯撞上了我!我被撞出去了几米远,幸而当时天气寒冷,我穿得比较多比较厚,撞击才没那么严重,但是我的右肩仍然受了重创,腿上也有了擦伤。我清醒过来以后,看到周围很多车停下来看我,那个骑摩托的人和我说着什么,但是我一句也听不懂。

作为一个初到北京的人来说,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交通事故,只是叫来了室友,打了一辆出租车一起去了人民医院(在西直门)。到了医院,却发现很难和急诊处说清楚情况,因为那里的医生不太会英语,所以我马上想到了一位刚结识不久的中国朋友——晴。说实话,我并不想在这个重要的节日“春节”去打扰她,考虑再三后,我觉得她应该可以在电话里帮忙向医务人员进行翻译,所以最终还是拨了她的电话说明了情况。她马上说要过来医院,我一再婉拒,但她还是挂断了电话。大约半小时后,她就和她的男朋友(之后成为了她丈夫)出现在了我面前。由于太匆忙,她在医院门口摔倒扭到了脚,一开始她并没有说,只以为是小伤。

两人来后立即找到急诊医生询问我的伤情,医生说并无大碍,只是一点轻伤。晴看到我的费用单上面列着十几种药品并一卷开价350元的手臂固定绷带,整个费用加起来要1000元左右,随后就质问医生为什么“无大碍”却需要如此大肆治疗,并告诉我不要全部买单。她男朋友又提议去骨伤专科医院“积水潭医院”,因此我们又打车来到了积水潭。到了之后,医院还在正常开放的窗口已经非常少了。晴一再坚持让我先就诊,而此时她的脚都开始肿起来了,她的脚扭伤了!她伤得实际上已经比我还要严重了。她男朋友不停地在和她说话,我知道这是在安慰她。到了急诊室,医生看了我在人民医院拍的片子,表示并不严重,只给我开了大约40元左右的镇痛药,还叮嘱我一周之内手臂不要过度用力。而晴那边却在脚上打上了石膏。

我产生了一种无法释怀的罪恶感,但同时也非常庆幸自己发现了一个这么好的朋友。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春节”当天。在最初到中国的日子里,我根本不知道这个节日到底有多么重要,然而渐渐地,我发现了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一天,大家都怀揣着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开始新的生活,并且祝福未来充满快乐、心想事成。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进行扫除,迎“福”到门,团聚一席吃年夜饭,而且还为没能赶回来的家人在饭桌上保留座位。我意识到,我的朋友可能没赶上贴“鱼”年画(年年有余的意思),也可能是没赶上吃元宝形状的饺子和祈求长寿的面食,还有可能错过了发红包、赠祝福的环节。

而这一切,都只因为一个外国人。为了这个相识不足两个月的外国人,她费了一晚时间奔波在医院之间,而没能在如此重要的节日里和家人团聚、放鞭炮、燃烟花,也没能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牌到天亮或者与多年未见的朋友通宵畅谈。对于中国人来讲,守夜的时间越长,意味着越能长命百岁,而这一夜的欢笑与轻松气氛,在精神上也正可以缓解一年之中所遇大小事情带来的各种压力。

第二天,成千上万的虔诚信奉者都会去庙里上香祈福,祈祷来年顺利,有些人甚至在庙门开之前就赶到了。然而,在这一天,我的朋友却只能卧床休息。

第二天的拜访活动也非常重要,谓之“拜年”,要到近亲、好友以及二老均健在的祖父母家里去拜年。而这时,老人们心情都会非常激动,都盼望着儿孙们早点来敲门,带来礼物,更带来欢乐。

有次偶然看到电视访问节目,世界各地旅居在外的华人都在这天对家人亲朋献上美好祝愿,所有人都热泪盈眶,在这个表达愿望的重要时刻,没人任何人能克制住自己的感情。由此,我更加明白,一年当中的这一天占据着怎样的位置,这个美妙的节日对于中国社会的家庭关系有着怎样的牵绊。

次年,我就有了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的愉快经历。那是在一位教授的家里,我们一起包饺子,也做了很多中国传统菜肴,大家互相说着各自不同的文化风俗,而且所有人都通宵守夜。这于我而言是终生难忘的记忆!

我讲述这件事,目的不仅是向大家介绍中国的新年,更想说的是晴和她男朋友为我做了怎样的牺牲,为了帮助一个朋友,他们错过了上述的种种春节活动。这也有力地证明了拥有中国朋友是多么的幸运,而中国朋友是多么值得信赖。我对自己许下了一个诺言,等回到祖国阿尔及利亚,我一定要将这段经历讲给大家听,告诉大家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并不是像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所宣传的样子。

我非常喜欢这片充满文化与奇迹的土地,这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国度。我要向这个民族学习他们的历史、风俗、传统与生活模式,从各个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

作者:哈鲁恩-法哈特  (Haroun Ferhat)

 原文为法语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essay)

| About us | Contact |

Constructed by Chinadaily.com.cn Copyright@ 2013Minstry of Culture,P.R.China. All right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