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欢庆 • 甲子华诞    |    回眸 • 文化交流    |    变迁 • 文化生活    |   使命 • 文化建设    |    影像 • 我的祖国
 
开放的中国用实力赢认同——外国人看中国60年发展
 
5月13日,德宏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几位阿昌族妇女向客人赠送吉祥物

而现在,中国的开放程度、物质发达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城市,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取得积极进展。现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老百姓腰包鼓了,眼界开阔了。近年来,载人航天工程圆满成功,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更是大大提振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孟加拉国海外贸易公司董事长巴什尔乌拉对中国几十年发展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变”字。巴什尔乌拉有个中文名字叫百兴隆,自1966年初访中国以来,他先后访问中国74次。他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还很封闭,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没有几家涉外酒店,出租车很少,没有多少中国人会讲英语。”而现在“低矮的平房已经被摩天大楼所取代”,他的很多中国商业伙伴都会英语,“交流起来十分方便”。

津巴布韦前驻华大使穆斯万格瓦用他在北京的所见所闻这样评价中国日新月异的改变:“在北京,变化天天发生,你的确看到奇迹每天在你眼前出现。在北京问路不能以建筑物为基准,因为在很短的时间里,旧的建筑不见了,新的建筑突然间矗立在你眼前。”

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吉德用这样一个细节来讲述他对中国60年巨变的感受。他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内地人给马来西亚亲友写信,多数是表达生活困难,希望外国亲友提供经济援助;现在中国内地人也经常给马来西亚亲友写信,但内容却是希望他们回乡看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北京首席记者吉米在中国生活了38载,从1971年因祖国菲律宾时局动荡被迫留在中国后,他当过知青、经历过文革、从北大毕业成了记者。先后在美国《新闻周刊》和CNN工作过的吉米,目睹了中国的变化,报道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伟人邓小平逝世、香港回归、北京举办奥运会……在他看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自不在话下,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的深刻变化,他说:“今天的中国人正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世界,所有这一切在30年前简直无法想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百姓对祖国的祝福视频
新中国60年美术展献礼国庆
高端声音 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新局面迎新中国六十华诞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大使谈60年文化交流故事 更多
华黎明大使访谈
文化交流:请进来vs走出去
小 知 识 更多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 天干地支一甲子
往 期 回 顾
老照片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