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载体4-DVD
不同于欧美直接从录像带跨入DVD时代,中国人还经历了短暂的VCD,敏锐的商家抓住这一机遇,催生了全国看碟的消费习惯。从表面上看,DVD取代VCD是质量上的必然,它的容量更大,音质和清晰度更佳,价格也不昂贵。但在DVD推广之处,中国人面临的却是另一个无形的阻碍-版权和分区。当然,最后这种担心也没成为实质性的威胁,版权在中国的强化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可在盗版商的手里,这种技术屏障形同虚设。这一次,中国人终于可以和欧美消费者同步享受电影带了适时娱乐性,再暂时忽略版权限制之后,弥补了中国电影院与欧美几十年的割裂。
从D5到D9,再到已经统一未来趋势的蓝光格式,DVD的容量提供给普通消费者最逼真的享受,家庭影院的概念得以普及,与DVD机配套的各种音响,功放,高清电视或投影仪,让好莱坞大片还没能登陆中国院线之前,就直接进入了家庭。另一方面,片源的极大丰富,也培养了大量眼光独到,阅片无数的骨灰影迷。他们对DVD的购买收藏或者电影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交流着淘碟经验,挑厂家牌子,看大师花絮补专业知识。国外DVD制作方对老电影的发掘整理,通过国内信息灵通的盗商,直接培养了区别于普通观众的“碟友群”。其中高手升级为业余影评人,借助网络的信息优势,再度发掘了电影作为娱乐文化的延续性,从间接上推动了影院票房的潜力。
电视
相对于电影和音乐两种早在解放前就进入中国的娱乐形式,电视这种新发明要晚了整整半个世纪还多。毕竟作为一种新的“发明”,连列宁都无法预言这种媒体会对人民生活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取代电影的宣教和娱乐地位。电视引进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代表性事件是1958年成立的中央电视台开始试播。当时还叫“北京电视台”的央视也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然而直到7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加上电视机价格昂贵,虽有一系列的省级电视台建立,但电视机在中国也算得上“物以稀为贵”, 电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真是无米之炊。差不多在八十年代初期,大街小巷的人们聚集电视机前面围观的场景在中国上演,对于广大七零后来说都是一份珍藏的回忆,屏幕发光的13寸电视机打开了一个国家封闭已久的大门。
电视载体1-黑白电视机
虽然70年代初中国就自行研制出了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也开始正式试播。不过一直到70年代末,电视机在中国并不普及。80年代开始由于政策变 化,通过香港等地走私进来的电视机开始在大陆出现,之后国产进口的电视机遍地开花。人民收入的逐渐增加也产生成效,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家庭成为家用电器, 整个过程所用时间并不算长。
许多人都会记得一个街区、一个镇子上出现一台电视机时的轰动效果。在不少人看来,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充满时代感的场景出现,当时的国民是何等缺 乏娱乐手段。这一时期,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的依然是黑白电视,就如多数人记忆中的黑白图像上总有雪花、噪点和波形纹。与黑白电视有关的记忆还包括电视机能 收到的频道太少、许多节目只在晚上播出等等。日产电视机如东芝、三洋等涌入内地,一并带来了他们的电视剧和动画片,在中国观众的记忆力,《一休哥》和香港的《上海滩》都是那个时代的关键词。
电视载体2-彩色电视机
80年代中期开始,彩色电视机也慢慢普及。对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家里有没有彩色电视机成为孩子间比较的话题。直观的说,彩色比黑白来得好看 和真实。不过在当时,彩色电视机在各大城市的普及率依然不高,该情形一直持续到90年代才慢慢好转。这其中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金星等电视机品牌被长虹彩电等所彻底取代为一个标志。电视机的价位变低,甚至可以说实惠到家,普通民众完全能够承受。背投,等离子,液晶电视等更高清的彩电技术迅速成熟,相对物价和工资的便宜,一家人买上两三台都不在话下。
彩色电视的蓬勃发展还要算上卫星传播等手段也被引入,“上星”是当时的一大热门词语。央视和省级台在这一期间全部上星,以前信号不好的偏远山区 也能享受到电视节目带来的乐趣。无线电视到有线电视的转变,各地电视频道数量的不断增加,省级地方台开始分出不同频道,节目播出时间不断延长甚至是24小时播放。整个90年代对于电视行业来说真是红火得不行。不过,随着可选择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电视及其节目带有的特殊时代色彩也被逐渐淡化。面对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彩色电视,人们再也没有之前的那股兴奋。许多人保持着回家打开电视机的习惯,却不会去留 意它放的是什么。以往那种苦等节目播出,赶着回家看电视的疯狂劲也是找不回来了。
电视载体3-网络电视台
借助宽带互联网的技术革命,电视节目网络点播成为了一种必然。这种更便于观众主动选择的方式,也扩宽了电视台的传输渠道,加速了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悄然改变了电视的内容和目的。不少地方省市的娱乐节目,都通过门户网和各自的视频网站,同步放松节目。主持人不忘随时加上句提醒,因为互联网带来的互动性,要远高于传统的单向信息发射机。从电视观众那儿得到及时反馈,这是电视台节目编排者最关心的意见,持续的关注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评论获得,电视台也可以通过引导网络热点来吸引观众眼球。电视视频的突破,不再于传统理念上的提升影像清晰度,而是从理念上改变电视台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在PPS这类电视/电影软件的帮助下,电脑已经融合了电视机的基本功能,网络的普及速度完全可以超过无线/有线接入信号。最近这10年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娱乐业的形式改变。身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华人,能在10月1日同时观看到北京的庆典,笔记本里的图像无需额外付费,这给观众和电视台都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和商机。电视在家中变大,在家外变小,分化并融合着。
综合载体-互联网
这六十年来,中国能和世界真正同步的伟大发明,互联网把娱乐扩大化,时效化,互动化了,超越了地域和语言,各种娱乐形式最终归结成无数的0和1,被全国,全世界的人分享。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人口,人们把所有听的到,看得见的东西搬上了网,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无论是相对年轻的电影,电视,还是古老的戏剧,音乐和文学,互联网承载娱乐的同时,也在发明新的娱乐方式,融合老的方式,模糊他们的类型边界。通过互联网,娱乐可以传送到各种大小要求不一的终端上,无线技术的覆盖普及,让手机也可以看随时看电影电视,听音乐。中国的网络建设,也由于无需更新第一代设备的缘故,从落后于欧美国家的早期迅速赶上,以低廉的方式迅速发展,在庞大的网络人口基数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娱乐资源。
董铭/文 2009年7月29日于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