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走近非遗    |     聚焦非遗    |    倾听非遗    |    图说非遗
 
  诗书画印--宋徽宗赵佶  
 

 

说起赵佶,人们总不免有些感叹――天生一个艺术才华出众的人,却偏偏生在了皇室。艺术家从政是悲剧,这不难理解。艺术家与政治家本不相干,而艺术家从政当然会出乱子,这是由他们的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品格特征以及处事标准所决定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书画大家,赵佶的精神寄托全部在诗文书画方面。而另一方面,作为北宋宋神宗的儿子,即宋徽宗,他对政治完全没有兴趣和能力。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穷奢极侈。后来,他传位给儿子宋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他和宋钦宗都被金兵俘虏,最后客死于异邦。这也许是皇权体制中某种必然会发生的悲剧。以皇帝而言,赵佶无疑是不称职的,但他在艺术方面的高度成就,以及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和鉴赏力为北宋时代的翰院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却无法为后人所忽视。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卓然大家。他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充满祥和的气氛。他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眼睛,栩栩如生,令人惊叹。赵佶的画取材于自然写实的物像,他构思巧妙,着重表现超时空的理想世界。这一特点打开了南宋刘松年、李蒿和夏圭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变革之门。他还强调形神并举的绘画意念。劳伦斯?西克曼在《中国的艺术和中国的建筑》一书中曾说,赵佶的画写实技巧以魔术般的写实主义给人以非凡的诱惑力。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关注艺事、醉心书画的帝王,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广收名画巨迹,编纂皇家绘画收藏的书画著录――《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建立翰林图画院并完善其制度,还依据自己的审美观念亲自指导画院画家的学习与创作。关于绘画创作,赵佶在注重对被描绘对象细致入微的再现的同时,还要求画面蕴含诗歌的意境,令人观之有回味无穷的艺术体验,这些都对宋代的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和倡导作用。他还增加画院画师的俸禄,将画院列入科举制度中,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等诗句为题,考录画师,给画院注入文人画的气质。许多画师,如李唐、苏汉臣、米芾等,皆是由此脱颖而出,树誉艺坛。

 

 

诗词

 

赵佶的诗词,前期多为柔丽绮靡的玩好之作,诗如《题团扇仕女》:“浓黛消香澹两娥,花荫试步学凌波。专房自得倾城色,不怕凉风到扇罗。”词如《探春今》:“记去年对着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直至被掳,赵佶经过重大的变乱之后,词具变格,尤见功力。传说北行途中作词百余首,其中《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一首标志着他在诗词艺术方面的高度成熟。

 

被掳后,赵佶在女真人的统治下活了九年,五十四岁时在远离开封万里之外的大金国小镇五国城老病而死,《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即作于逝前不久,被认为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词: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1 2 3 4 下一页
 
  专家见解 更多

周和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文化给人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舞人们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开启合作 守护非遗

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昆曲迎来春天

刘玉琴:中国是戏剧大国?

  民间发声 更多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通过NGO市场化运作,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和方法是应该尝试和探讨的。

花儿品牌的思考

白先勇牵手北大 启动昆曲保护传承计划

专家呼吁:非物质文化保护要充分依靠群众力量

  图说非遗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