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掀起华语儿童剧热潮 舞台背后学问多

中国侨网 2019年11月06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刊载文章,对新加坡华语儿童剧的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近年来,新加坡掀起华语儿童剧热潮,不少剧团如实践剧场、新加坡专业剧场(SRT)在华语儿童剧目产出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包括新加坡国家性艺术机构——滨海艺术中心也在为小观众们量身定做节目。

  新加坡专业剧场:将英语版儿童剧中译演出

  新加坡专业剧场执行董事莎洛特•诺尔斯(Charlotte Nors)肯定了该团对华语儿童剧的投入经营。从2013年开始,该剧团每年至少会将1部华语儿童剧搬上舞台,至今已累计了8部。2002年起,该剧团首次制作英语儿童剧目,旗下的小剧团(The Little Company)也将英语演出的儿童剧翻译为中文版本上演。

  “市面上的儿童英语剧越来越多,华语剧却有很大缺口,而我们有能力来补足这个缺口,”莎洛特说,“有了制作英语儿童剧的心得,我们请了通晓中文的翻译和制作团队,将每部剧以华语进行翻译演出。从目前的势头看来,华语儿童剧很值得我们继续投资。”

  实践剧场:每年打造一部亲子作品

  实践剧场艺术总监郭践红用“亲子剧场”来指称儿童剧场,她认为,亲子剧的首要任务是让成人和孩子一起看戏。20年来,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的艺术拓展工作一直在学校进行,因此亲子剧场、学生剧场的青少年剧场的观众群体也一直在累积。

  郭践红表示,华语亲子剧场也与青少年的华语学习息息相关,因此观看剧目也变成了学习华语的一个渠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践剧场就开始在学校演出,几十年来都在做青少年作品。“真正开始连续做亲子作品是在2010年,从那以后,我们基本每年都会打造一部亲子作品。”郭践红说。

  滨海艺术中心:带动华语儿童剧市场

  滨海艺术中心从2006年起推出儿童作品,目前已经亮相的剧目包括原创的“小玩艺”系列,以及委约的《儿戏》系列。2010年至今,该艺术中心已经联合制作、委制或引进了9部作品,不少作品取材自中国民间故事,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滨海艺术中心节目监制李国铭认为,近年来华语儿童剧发展较好,主要原因有几点:中等收入阶层的购买力有所增长,促进了文娱活动上的消费;越来越多来自华语地区的永久居民在新加坡定居,观众逐渐累积;华语在全球范围内走俏,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戏剧艺术寻根溯源,多接触母语。

  受众群不应仅限于儿童

  “专业剧场的华语儿童剧现场,常有一家三代一齐来看戏,而英语儿童剧则没有这种现象。”莎洛特指出,专业剧场的华语儿童剧长达五个星期的演出周期中,平均上座率之所以能突破90%,就是因为常常会有长辈陪孩子来看。

  李国铭表示,儿童剧得先经由家长,再“抵达”小朋友眼前。“我们在推广这些作品时,首先接触的对象是家长,家长必须对这些作品感兴趣。事实上,家长也会受益于这些作品。在短短一个小时里,他们释放压力、发挥想象力,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李国铭说。

  此外,李国铭观察到,并非所有观众都是华人,许多非华族观众也会出现在华语剧场里,他相信这些非华族观众极有可能正在学习华语。

  儿童剧未必要降低语言难度

  既然儿童剧也面向成人,那么创作者是需要降低语言难度“迁就”小观众,还是维持语言的成熟度,不至于让成人观众觉得“简化”呢?

  “我们的亲子作品有一些原则,比如不会简化语言。如果我们觉得文字有一部分比较难懂,我们可以用行动,用人物的行为、声音,甚至形体等来讲故事。毕竟,年纪跟语言水平是两件事。”郭践红说。

  她举例说,在新加坡,5岁孩子的华语未必比15岁孩子懂得少。“语言程度跟孩子的年龄发展不一定成正比,所以我们不会特别去调整语言,但我们会注意沟通,而这个沟通不只是语言沟通。”郭践红说,“一个好的亲子作品应该是所有人都能看的,大人看深一点,孩子看浅一点,但孩子的感受未必比大人的少,也不一定比大人的浅白。”

  李国铭也认同这一点。他指出,认为创作和呈献儿童作品容易是错误的想法。“创作者作为成年人,必须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不要低估孩子们的学习潜力。应该注意确保语言不会过于浅白,以帮助增加孩子词汇量;当然也不过于晦涩,致使孩子无法掌握任何词汇。”李国铭说。

  莎洛特也表示,儿童剧不是降级的戏剧,不应降低儿童剧语言品质。要在舞台上讲好一个故事,除了好演技、好编导和好的幕后制作,精妙的语言也不可缺,这不只是对小观众负责,也是对家长们负责。

  两年来,家长梁晓萍都带孩子来看华语儿童剧,包括《儿戏》和《真假美猴王》。“新加坡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要让孩子学习并接触华文是一项挑战,我非常重视这一环。”梁晓萍说。

  家长陈翠薇带两个孩子看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后,对孩子们在舞台上玩的文字游戏尤为欣赏。她认为,看华语儿童剧的乐趣不亚于看英语剧,而这种戏剧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如今对于两个孩子来说,观剧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尤其是华语剧。

  陈翠薇坦言,即使是华语儿童剧,自己也倾向于带孩子看经典作品。“熟悉的故事对孩子而言不会造成迷失感,特别是在他们克服语言难关的阶段。”陈翠薇说。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 43号 中国-东盟中心
邮编:100600
电话:86-10-65321660 ext 636
传真:86-10-85322527
微博:weibo.com/aseanchinacentre

相关链接

Presented by Chinadaily.com.cn Registration Number: 10023870-7 Copyright © 2016 Ministry of Culture, P.R.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