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是农耕的重要节气,有“雨水利百谷”之意。从这天起,陆地雨量增多,丰沛的雨水滋润着万物;在海上,鱼虾开始游向近海,有“谷雨百鱼上岸”的说法。
“谷雨节标志着气候变暖,每到这时节,深海的鱼虾等便遵循季节洄游规律,纷纷涌至近海水域。休息了一冬的渔民开始整网出海,谷雨节拉开了新一年渔民生产的帷幕,实际上是一年渔业生产的开幕仪式。”对荣成渔家文化颇有研究的戴玉山老人告诉记者。
为了祈求平安、祈愿丰收,每年谷雨节前后三天内,胶东沿海渔民都要举行隆重而盛大的仪式,虔诚地向大海献祭。
谷雨祭拜延续千年
渔民谷雨节的祭海活动伴随海上生产而诞生。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荣成就有了海上捕鱼活动,而谷雨祭拜活动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解放前,荣成沿海渔民捕鱼所用渔船网具,大都被少数渔行控制,渔民受雇于渔行。每年春汛来临,渔行便在谷雨这天举行祭海、祭船、祭海神娘娘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渔行”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民间自发的祭海活动一直在沿海流行,而且祭拜内容延续至今。
集体祭拜时,渔民们都会准备带皮去毛的肥猪一头,用其腔血抹红,白面大饽饽十个,高粱烧酒一缸,香烟鞭炮一宗。单个家庭祭拜时,一般用猪头代替整头猪,没有猪头的就用蒸制的猪形饽饽代替。祭拜的人先摆供品,再上香,然后磕头跪拜。祭拜完毕,渔民们象征性地下海捕捞每年的第一网鱼,中午11点左右上岸。按照渔家的讲究,头一网鱼的多少预示着今年鱼情的好坏。然后,渔民们烹制刚打上来的鱼虾,接着就豪饮、吃海鲜、划拳、猜令,直到天黑。谷雨节过后,渔民就要出海了,海上作业不允许喝酒。祈求了海神的保佑,又吃饱喝足攒足了力气,这一年还能不平安富足吗?
在荣成石岛、俚岛等地,节日活动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延续时间长。除了祭海活动以外,大街小巷挤满了踩高跷、舞龙、耍狮子的人群,气氛比过年还要热闹。入夜,各个港口灯火通明。当地商家和渔行出面组织,向各行各业筹资举行盛大的“放海灯”仪式。以后几天,各村都要唱大戏,白天唱、晚上唱,最多的连续唱四五天,整个渔乡沉浸在狂欢之中。在龙须岛、成山头一带,还增加了祭祀秦始皇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