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文化人物    
     
       
持灯的使者——草婴

 

坚韧的追梦者

中苏关系破裂之时,苏联文学被封杀。在“文革”那个特殊的时代,还差点丢了性命。

可是草婴并未因此埋怨过自己的翻译工作,他说:“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所走过的道路,都是无怨无悔的。因为我觉得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里,我做了我力所能及的、最应该做的工作,所以我不曾有过自怨自悔的情绪。我精神上始终没有垮,精神上还是比较健康的。”

经过近1年时间的煎熬,草婴的断骨愈合,那时,正值“文革”结束,草婴恢复了创作自由。这一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有一天接待了几位客人,他们是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希望请草婴做出版社的总编辑。

草婴考虑,如果担任了这个工作,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翻译工作了。领导们最后答应了草婴的请求,让他继续从事翻译工作。

在草婴拒绝了这份正式工作的同时,他也失去了很多待遇,比如退休金。但是草婴说,从18岁开始,他首先考虑的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充分用在对社会、对人民最有益的工作上面去,这是他一贯的宗旨。

呼吁人性的回归,唤起人们的人道主义情怀,55岁的草婴把目光投向了苏联一位伟大的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他决定翻译他的全部小说。

草婴自述:“在阅读和翻译文艺作品中,我认识到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一生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用感人至深的艺术手法培养人的博爱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和思想。”草婴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翻译完成12卷《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因为每部作品都要看好多遍,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的翻译,文学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从事文学翻译也要创造形象思维,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个的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里面,人物有550多个,这部作品要看三四遍,头脑里才能出现这些人物形象。文学翻译家就要把原作者所创造的形象,通过翻译介绍给读者,介绍得好,就是成功。2004年7月《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5年,草婴第一次去苏联,带了自己的一大摞译本送给苏联作协,他们很惊讶他怎么翻译了这么多作品,草婴说:“我也还没有年轻到可以慷慨地浪费青春年华的程度,也没有老到可以心安理得地等待死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