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之德的好坏乃至有无,是统治者获得上帝的庇佑的依据,即“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周人以此合乎逻辑地解释了殷商丧失政权的必然性:“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召诰》);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论证了周政权的合理性:“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尚书•康诰》)概括而言之,就是殷人失德,故失去了天的庇佑,因而丧失了政权;周人有德,因而获得了上天的庇佑和政权。
其次,德治思想强调新的社会关系结构,特别是君与民的关系。按照周人的理解,君与民都是皇天上帝的子民,君,是皇天上帝从这些子民中选立的“天之元子”,简称“天子”。其责任是作为自己在人间的代理人治理百姓,天子如果有德,就会得到上帝的庇佑,而如果无德或者失德,皇天就会另选他人,即“改厥元子”(《尚书•召诰》)。天子同其他子民的关系是家人般的平等关系,也是如同家人般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关系。
复次,德治思想倡导新的治理方式。因为君主和其他各级贵族是代天牧民的,而君民双方又都是皇天上帝的子民,君民之间是家人般的平等关系,因此,第一,君主和各级贵族在管理百姓时,就要以爱护的心态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占有和支配的心态为出发点;第二,君主和各级贵族在管理百姓时,首先必须为民确立应当信守的各类法则和规范,即立“民彝”;第三,在确立了“民彝”的基础上,要以劝说、教育、引导的方式为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最后,德治思想的入手处是“孝”。周人经常是德孝并称的,德以对天,孝以对祖,即《诗经•大雅》所谓的“有孝有德”。《庄子•天下篇》说周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实际也完全可以改为“以祖为宗,以孝为本”。因为正是通过孝,周人德治思想的所有理念才能完全贯穿起来而构成一体。
德治思想的意义在于,首先,德治思想开创了民本的理念,成为春秋时期民本思想的源头;其次,德治思想在管理的目标的选择、管理方式的确定等主要的方面,都追求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出发,极具启发性;第三,德治思想把政治管理和伦理教育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因此,具有很高的综合管理的特点;第四,德治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管理重视领导者个人素养、重视领导者自我约束、重视领导者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的传统。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