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文化人物    
     
       
张仃: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延安时期的“装修专家”

张仃在漫画、年画、壁画、卡通、水墨、焦墨、书法等众多门类均有卓越建树,堪称一代美术大家。在张仃近80年的艺术生涯里,每一个重要时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上世纪30年代,他以漫画投身民族救亡的洪流;进入延安以后,在装饰设计方面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好评,诗人艾青曾经说,张仃到哪里,“摩登”就到哪里。1938年,21岁的张仃到延安,毛泽东安排他在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为了让作家们能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流,张仃将当地的窑洞就地改造,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作家俱乐部。他把当地老百姓用的灰毡子、筛面用的箩、土布等土材料都运用到设计中,并带领木匠亲手制作。当作家们踏进装饰一新的俱乐部时都感到惊讶:土布做的布艺沙发;羊毛毡和木头框做成的屏风;筛面用的箩做的壁灯——用现在的话讲,堪称“装修专家”。

从国徽设计到《哪吒闹海》

新中国成立时,他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曾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4年,他与李可染、罗铭先生发起的水墨画写生运动,倡导中国画写生,开创了中国画深入生活面对自然写生作画的一代新风,从而成为中国当代山水艺术转型的先行者之一。他还曾领导了著名的“首都机场壁画”创作,推动了中国壁画艺术复兴。1978年,张仃任美术总设计,完成了动画片《哪吒闹海》,对中国的动漫及儿童绘画读物影响深远。

最值得一提的是,张仃在晚年以焦墨写生为突破口,历经多年的探索,将焦墨这种中国古已有之的绘画技法,拓展为一套独立完整的艺术语言,以焦墨勾勒代替水墨晕染,把焦墨的局限化为纯粹的极致,使焦墨山水在中国画系统中斐然成章,开辟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新空间与新境界。

 
张仃的“焦墨山水”是当代艺坛一道著名的风景线

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眼中,张仃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一位重要开拓者、艺术设计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范迪安评价说,张仃笔下的山水世界不仅呈现出茂密、苍茫、勃郁的自然物状,而且还向外溢涨着它们吐纳、运行不息的生机,“是张仃先生不凡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学养使他自觉地倾向了充实的境界,在画作中表现为山水形象的具体、丰富与实在。”

范迪安认为,张仃的创作跨越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等诸多门类艺术,是美术界百年难遇的多面手与大美术家。“张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一方面,他将艺术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用艺术点亮生活;二是他晚年在焦墨山水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独树一帜的焦墨国画的开创者。”

 
关闭